分佈區僅限於某一地區或僅生長在某種局部特有生境的植物種類。特有種是相對於世界種而言的,但真正的世界種幾乎沒有,分佈或幾乎分佈於全世界的種即使有,也極其有限。在高等植物中最多隻有二三十種可以占陸地表面一半以上,占陸地表面四分之一的種也不超過200種。而那些廣生態幅的種更確切些應稱“半世界種”或“泛特有種”。特有現象大多發生在科以下的分類單位。

  某些特有種系統發育古老,與分佈區內其他植物種分類上隔絕,生境為遠古時代即已形成的的島嶼、孤峰,是由某一地質時期古老種類自然分佈區縮小殘留下來的,稱為古特有種(即殘遺特有種)。更多特有種為較低級的單位,如亞種、變種、變型。由於氣候條件與相鄰地區差別懸殊造成的、起源於近代的特有種,稱為新特有種(即次生特有種)。古特有種基於古老種型的保存,可以是起源於完全不同的地區,而新特有種則是完全就地發生的新種型的發展。有人建議“特有種”隻限用於“新特有現象”,而“古特有種”稱為“古遺生物”。古特有種與其分佈區內的其他種沒有任何密切聯系,而新特有種與其分佈區內的其他種往往密切地連結,甚至形成種復合體。但有些古特有屬中又可含有新特有種。

  特有種分佈區特別狹小,形成原因:①起源時間較近;②古特有種分佈區的最後殘餘;③生境條件特異或外圍有地理阻礙。另外,假特有種指那些隻遇到過一次,消滅和起源幾乎同樣突然的突變種。有的種的分佈與特異的生態條件相聯系,叫做生態特有種。如與白堊土、沙土、鹽土、花崗巖、石灰巖等有關的特有種。由於這類特有種生態幅較窄,對環境條件的指示性較強。

  劃分各種類型的特有現象是區系分析中一個極重要的因素。對特有種的研究還有助於瞭解該地區植物的年齡和歷史。在山區和島嶼特有種比較豐富。中國西南部山區是新、老特有種都很豐富的地區之一(參見彩圖)。島嶼上的特有種數目則隨島嶼同大陸隔離時間加長而增多。

中國特有的珍貴樹種珙桐,又名鴿子樹,分佈於鄂西、川、黔和滇北

中國特有的殘遺樹種銀杉,產於桂、川、湘、黔

中國特有的殘遺樹種銀杏,攝於山東曲阜孔府

中國特有的殘遺樹種水杉,產於川、鄂、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