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明顯地域性特點的畜種或畜群結構和飼養──經營方式的組合。它是在較長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穩定性的畜牧業地域單元,但又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其穩定性取決於種質特性與具體的地域生態環境因數結合的程度,以及經營和飼養管理繁殖等技術的合理程度。畜牧業地域類型與畜牧業類型不同。前者是立足於地域性與畜牧業特點統一概念上的分類;後者是根據畜牧業某一特性或畜牧業本身綜合特性為基礎的分類。所以前者是畜牧業地理的研究內容,後者是畜牧經濟學的研究內容。畜牧業地域類型是因因地制宜選擇和確定畜牧業生產方向以及飼養管理和經營管理方式的科學依據之一,其目的在於達到合理利用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獲得較好經濟效益。它還是進行畜牧業佈局和區劃的基礎性工作。

  畜牧業地域類型分類的具體依據和標準目前尚不統一,但都以地域性與畜牧業特點相統一為基本原則。1951年法國的P.韋雷將全世界的畜牧業地域類型分為4個第一級類型,即副業性質的畜牧業(如中國式的畜牧業);具有信仰情感的畜牧業(如印度的養牛業);純牧業(如馴鹿的放牧、遊牧等);以及與農業結合的畜牧業。在4個一級類型下又分出14個二級類型。在個別的二級類型下,劃分出三級類型。如在“與農業結合的畜牧業”地域類型中分出4個二級類型:即為農業服務的畜牧業;農牧兼營、一業為主的畜牧業;發展牧草栽培的畜牧業和小動物飼養業(包括禽、兔、蠶、蜂等)。在“發展牧草栽培的畜牧業”中列出瞭4個三級的地域類型:阿根廷潘帕斯大草原的苜蓿育肥業,阿爾卑斯型的山地畜牧業,英格蘭型的畜牧業和新西蘭型的畜牧業。

  中國的畜牧業地域類型有高平原牧區的遊牧畜牧業、山地牧區季節牧場輪牧畜牧業、半幹旱農牧交錯地區的定居遊牧畜牧業、農區舍飼畜牧業和圈養畜牧業等多種類型(見彩圖)。再進一步劃分則有:草原放牧地區的群牧養馬業和養羊業、荒漠地區群牧養駝業、高寒山地和高原的群牧犛牛業、城市郊區的奶牛飼養業、農區養豬業、亞熱帶水網平原群鴨飼養業等。如中國科學院內蒙古寧夏綜合考察隊1977年曾將內蒙古畜牧業地域類型劃分為3個一級類型及15個二級類型。

成都平原農業區(中國)

內蒙古牧區(中國)

新疆伊犁牧區(中國)

  畜牧業地域類型的研究主要包括:①馴養動物的生態環境及其生產條件的調查分析和評價;②與地域基本特征相適應的畜牧業特點,包括種群及飼養管理、經營管理等特點;③其發生發展過程和規律性的分析研究;④變化趨勢的估計和改善其生產能力的方向及途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