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漿從地殼斷裂溢出、沿地面流動冷卻形成的各種地形。如熔巖丘、熔巖壟崗、熔巖蓋、熔巖隧道和熔巖堰塞湖。(見彩圖)

五大連池熔巖地貌(中國)

  熔巖丘 熔巖流溢出地表冷卻成的圓形或橢圓形小丘。高幾米到十幾米,長幾十米。地殼內熔巖流有較大的靜壓力,常沿裂隙沖出地面,或在封閉熔巖殼下隨巨大氣泡的氣體外溢、鼓脹形成熔巖丘。

  熔巖壟崗 熔巖流沿地表流動冷卻形成的長條形壟崗。長幾公裡或幾十公裡,寬幾十米至幾百米。橫剖面呈凸透鏡體狀,中部微凸,兩側緩傾。許多熔巖壟崗構成熔巖丘陵。

  熔巖蓋 熔巖流在地形平緩地區從中心向四周流動冷卻成的寬廣原野。熔巖流象水流一樣,從高處流向低處(見彩圖)。如果熔巖流到一個窪地裡,就匯成熔巖湖;流經陡坎,就形成熔巖瀑佈。

夏威夷基拉韋亞火山熔巖流

  熔巖隧道 熔巖內部的窄長通道。熔巖表面冷卻很快,當熔巖流還在流動時,熔巖外表已固結成殼,由於凝固的熔巖導熱性非常小,熔巖流內部能長久地保持高溫,使熔巖裡未凝固的液體熔巖流到較低部位,於是在熔巖內形成空洞,成為熔巖隧道。熔巖隧道頂部崩坍後,熔巖表面就可能形成圓形或隨圓形的凹陷。

  熔巖堰塞湖 熔巖流到河谷內,阻塞河道使上遊河谷積水成湖。如中國牡丹江上遊的鏡泊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