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同一軌道繞太陽運行的大群流星體稱為流星群。流星群與地球相遇時,人們會看到天空某一區域在幾小時、幾天甚至更長時間內流星數目顯著增加,大大超過通常的偶現流星數,有時甚至像下雨一樣,這種現象稱為流星雨。在發生流星雨時,流星的出現率通常是每小時十幾條到幾十條,但在發生流星暴時,可高達每小時幾千條乃至幾萬條。例如1833年的獅子座流星雨,每小時出現的流星數目達到35,000條。在這次流星雨中,一個令人註目的現象是:仿佛所有的流星都是從一個點向外輻射出來的。這個點叫叫作輻射點。這是一種透視現象,實際上,所有的流星都是沿著平行於輻射點跟觀測者的聯線方向下落的。

  大多數流星雨是以輻射點所在的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的,如獅子座流星雨。但也有少數以與之有聯系的彗星命名。這種流星雨和彗星有聯系的例子是不少的。著名的比拉彗星是1826年發現的,周期為6.6年,地球每年11月27日通過它的軌道。1846年1月間,發現它忽然分裂為二,分裂後的兩顆彗星距離越來越大;1852年,它們雙雙重新出現,但彼此距離更大瞭。以後在兩次預計該彗星經過近日點附近的年份都沒有觀測到,人們以為這顆彗星失蹤瞭。可是在1872年11月27日夜晚,天空中突然出現瞭極為壯觀的流星雨,輻射點在仙女座,以後在1885年11月27日也發生瞭同樣的現象。後來得知,在1798年、1830年和1838年,人們已經觀測過仙女座流星雨的輻射點。因此,可以認為,比拉彗星在瓦解以前早已在散發質點。毫無疑問,仙女座流星雨(也叫作比拉流星雨)跟比拉彗星有關。這個流星雨的活動程度現在已大大降低。

1933年10月9日夜的天龍座流星雨

  根據觀測發現,有些流星群的軌道和某些彗星的軌道十分一致,經研究,這些流星雨的形成和彗星有關(見表)。

一些主要的流星群

  地球每年定期地通過彗星與流星群軌道的交叉點。如果流星質點均勻地散佈在軌道上,那麼每年在大致相同的日期,地球上便看到相同程度的流星雨。然而,流星在軌道上分佈很不均勻,有些部分特別密集,所以流星雨的出現便呈現出明顯的周期性,平常年份很微弱,個別年份很強烈。例如,上述獅子座流星雨雖然每年定期出現,但平常年份流星的數目較少,每隔33年有一次不同程度的流星暴。如果流星群是新近形成的,它便是一個密集群,隻有地球和流星群在一點相遇時,方有流星雨出現。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流星群和地球的公轉周期不可通約,那麼這種流星雨現象的重演就需要很長的時間。有的流星群,或者由於改變軌道,地球不再與之相遇,或者由於物質喪失,活動程度逐漸減弱,已和偶現流星沒有什麼區別。由於行星攝動,流星群的軌道和周期變動很大,因此,流星雨每年出現的數目常有起伏,出現的日期往往也有差異。

  流星雨不僅在夜間存在,在白晝也同樣存在。利用雷達已觀測到不少白晝的流星雨,從而發現瞭與之有關的流星群(見流星的雷達觀測)。

  中國古代有豐富的流星雨記錄(見流星)。

  

參考書目

 弗拉馬裡翁著,李珩譯:《大眾天文學》,第二分冊,科學出版社,北京,1965。(C.Flammarion,Astronomie Populaire,Flammarion Cie,Paris,1955.)

 A.C.B.Lovell,Meteor Astronomy,Clarendon Press,Oxford,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