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天文學傢,星系天文學的奠基人,觀測宇宙學的開創者。1889年11月20日生於密蘇裡州馬什菲爾德,1953年9月28日卒於加利福尼亞州聖馬裡諾。

  1910年,哈勃由芝加哥大學天文系畢業,後後赴英改學法律。1913年返美,在肯塔基州從事法律事務。1914年重返天文界,1917年獲博士學位。從1919年起,在威爾遜山天文臺工作三十多年,直到去世。哈勃對二十世紀天文學作出瞭許多貢獻,被尊為一代宗師,其中最重大者有二:一是確認星系是與銀河系相當的恒星系統,開創瞭星系天文學,建立瞭大尺度宇宙結構的新概念;二是發現星系的紅移-距離關系,促使現代宇宙學的誕生。

  1914年,他在葉凱士天文臺開始研究星雲的本質,提出有一些星雲是銀河系內的氣團。他發現亮銀河星雲的視直徑同使星雲發光的恒星亮度有關。並推測另一些星雲,特別是具有旋渦結構的,可能是更遙遠的天體系統。1919年他用當時世界上最大的1.5米和2.5米反射望遠鏡照相觀測旋渦星雲。1924年發現仙女座大星雲的造父變星,根據周光關系,推算出它在銀河系之外,是和銀河系一樣的恒星系統。當1924年底他在美國天文學會上宣佈這一發現時,與會的天文學傢都意識到,多年來關於旋渦星雲是近距天體還是銀河系之外的宇宙島的爭論就此結束,從而揭開瞭探索大宇宙的新的一頁。

  二十世紀初,斯裡弗對旋渦星雲光譜作過多年研究,發現譜線紅移現象。哈勃在此基礎上,並根據自己測定的距離資料,於1929年指出星系的距離越遠,紅移越大。若假設紅移是星系視向運動的多普勒效應,則紅移-距離關系表明,越遠的星系退行的速度越大,從而意味著那部分宇宙在膨脹。後來,人們把紅移-距離之間的線性關系稱為哈勃定律。

  此外,他在1926年提出瞭河外星系的形態分類法,被稱為哈勃分類,一直沿用至今。

  他於1936年出版的《星雲世界《和1937年發表的《用觀測手段探索宇宙學問題》兩部書都是現代天文學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