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漢末年天文學傢。字元卓,山東蒙陰人。漢桓帝延熹年間(西元158~167年)應太史徵召到洛陽,拜為郎中,參與天文曆法工作。卒於山陽太守任上。所創《乾象曆》,是第一部傳世的引進月球運動不均勻性(見月球運動理論)的曆法。劉洪實測得一個近點月(見月)內每天月球實際運行的度數,列出每天實際運行度數和平均運行度數之差。由此可以從平朔推求定朔(見朔望)。這個方法為後世所沿用。《乾象曆》中把《四分曆》回歸年長度減為

日。它的朔望月長度也降低為29.53054日。這兩個數值都比前代歷法精密。它首次給出黃白交角值古度六度一分,近點月長度27.55336日。《乾象歷》約從吳大帝黃武元年(公元222年)起在三國的吳國行用,直到吳亡(280年)。劉洪還與議郎蔡邕一起續補過《漢書·律歷志》。其中許多資料為後來的《續漢書·律歷志》(已收入今本《後漢書》)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