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牧夫座α,全天第四亮星,北半天球第一明星,天上最亮的紅巨星(見最亮星表)。是照相和光電方法測視向速度的標準星。英國劍橋大學天文臺1968年出版瞭波長範圍3600~8825埃的《大角星分光光度測量圖冊》。由分析得知,它的大氣中碳同位素含量比值12C/13C約為6,比太陽系相應值89小很多,這反映瞭它的化學演化的特殊性。此外,據1979年發表的研究結結果得知,太陽、大角和球狀星團M13中某一紅巨星之間的金屬豐度對比約為40:10:1,因此可以根據元素的豐度把大角星歸為中介星族Ⅱ恒星。人們不僅由光譜觀測瞭解到大角星在向外拋失物質,而且近年來用1.5米太陽塔作光導攝像管天體分光光度測量,發現質量損失率變化很大。通過人造衛星和火箭的紅外線檢測,已在大角星光譜的紫外線區、可見光區、紅外線區都發現瞭發射線。美國用2.7米望遠鏡在1978年幾個月間測得大角星 HeⅠ10830線由天鵝座P型輪廓逐漸變成吸收線,後來完全消失,然後又成發射線。這表明大角星色球溫度達15,000~20,000K,色球活動比太陽的強得多,說明大角星也是某一種光譜變星。大角星的質量(以太陽質量為單位)仍未定準,目前有各種數值:0.1~0.6;0.7~1.7;0.61±0.32;0.6~1.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