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美國天文學傢巴納德在蛇夫座發現一顆每年自行10.31的恒星,星號為BD+4°3561。它是目前已知的自行最大的恒星。用三角視差法測出它距離我們5.9光年,是除太陽和南門二丙星(即半人馬座比鄰星)外離我們最近的恒星。它的切向速度為90公裡/秒,視向速度為-108公裡/秒,空間速度為140公裡/秒。光電目視星等V為9.54,色指數B-V=1.74,U-B=1.29,MK光譜分類為M5V,是一顆紅矮星。它同我們的距離正在縮短,估計到公元11800年時,將縮短到3.75光年,到那時將增亮為8.5等。1963年美國天文學傢范德坎普發現巴納德星的運動有周期性的攝動。這種攝動隻能是由看不見的伴星引起的。根據攝動的幅度和巴納德星的質量,可以估算它的伴星的質量和軌道周期。新的分析認為巴納德星有甲、乙兩伴星;甲星的軌道周期為11.7年,相對於巴納德星的軌道半長軸約2.7天文單位,質量約為木星的0.8倍;乙星的相應數據分別為20年,3.8天文單位和約0.4倍。如果這些數據是正確的,則這將是利用照相天體測量方法找到的第一個包含有類行星伴星的系統。但也有人認為上述觀測分析的結果並不可靠。高能天文臺2號衛星已測得此星的X射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