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物理學傢。1635年7月18日生於英國維特島的弗雷斯沃特村,1703年3月3日卒於倫敦。

  胡克在1653年進入牛津大學,後在該校成為R.玻意耳的助手。1662年任倫敦皇傢學會實驗所的評議員,次年選為皇傢學會會員。1665年成為格雷沙姆學院教授,(1677~1683)年任皇傢學會秘書。

  胡克建立瞭彈性體變形與力成正比的定律。1660年他在實驗中發現螺旋彈簧伸長量和所受拉伸力成正比。11676年在他的《關於太陽儀和其他儀器的描述》(A Description of Helioscopes and Other Instruments)一文中用字謎形式發表這一結果,謎面是ceiiinosssttuv。1678年在他的小冊子《勢能的恢復──論說明彈跳體能力的彈簧》(Lecturse de Potentia Restituva,or of SpringExplaining the Power of Springing Bodies)一文中公佈瞭謎底:ut tensio sic vis,這句拉丁文的意思是“伸長量和力成正比”。這是關於彈性體胡克定律的最早形式。

  胡克對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起瞭重要作用。1679年他寫信給I.牛頓,信中認為天體的運動是由於有中心引力拉住的結果,而且認為引力與距離平方應成反比。按照這個想法,地球表面拋體的軌道應該是橢圓,如果地球能穿透,物體將回到原處,而不象牛頓所說的,物體的軌跡是一條螺旋線,最終將繞到地心。牛頓對此沒有復信,但接受瞭胡克的觀點,以後在J.開普勒關於行星運動的第三定律基礎上用數學方法導出瞭萬有引力定律。1686年牛頓將載有萬有引力定律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卷一的稿件送給英國皇傢學會時,胡克希望牛頓在序言中能對他的勞動成果“提一下”,但遭到牛頓的斷然拒絕。這是後來胡克控告牛頓剽竊他的成果的來由。

  胡克其他科學貢獻很多。他用顯微鏡觀察軟木結構中的“微孔”或“細胞(cell)”(1665年發表),這是生物學中“細胞”一詞的起源。他在1672年發現光的衍射現象,並采用光波理論解釋這種現象。他認為熱是物質粘性機械運動的結果。胡克制造過各種機械,包括萬向接頭在內。1666年倫敦大火以後,他在重建城市中設計瞭一些重要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