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國末期思想傢韓非的著作集。編者為漢成帝時的光祿大夫劉向。原名《韓子》。《漢書·藝文志》著錄《韓子》55篇,列在法傢,與今本的篇數相同。唐宋後,為與韓愈相區別,改《韓子》為《韓非子》。《韓非子》的主要註釋本有清末學者王先慎的《韓非子集解》,近人梁啟雄的《韓子淺解》、陳奇猷的《韓非子集釋》。

  《韓非子》一書的主要篇章可作以下分類:①《五蠹》、《八說》、《六反》、《有度》、《說疑》、《詭使》、《亡征》、《奸劫弒臣》等,重重點闡述法治理論。②《主道》、《二柄》、《揚權》、《愛臣》、《八奸》、《備內》等,重點說明君主如何運用權術提防和駕馭大臣及左右近侍。③《孤憤》、《說難》、《難言》、《和氏》等,宣泄瞭韓非的牢騷之詞,述說瞭這位堅持法治主張的思想傢在當時的艱難處境。④《八經》全面論述法、術、勢。⑤《顯學》、《八說》、《飾邪》等,強調文化專制,批判儒學、墨學、俠客以及陰陽迷信思想。⑥《解老》、《喻老》等用法傢思想解釋《老子》學說。⑦《難一》、《難二》、《難三》、《難四》等用辯難的形式,從多方面闡述法傢觀點。⑧《內儲說》、《外儲說》上下各篇,采用經、解體裁、以故事為論據來論證法傢的法、術、勢的理論。⑨《說林上》、《說林下》是韓非為撰寫論文所搜集的資料。《初見秦》一文,學者們公認不是韓非所作。

  韓非知識淵博,才思敏捷,對事物的觀察細致入微。他的論文廣征博引,善於分析和論辯。《韓非子》書中所闡述的法治思想有相當強的說服力,秦始皇看到韓非的著作後贊嘆不已,說:“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歷代許多思想傢、政治傢都十分重視韓非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