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反對無產階級革命,企圖利用國傢權力進行社會改良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

  產生於19世紀50年代的德國,代表人物有F.拉薩爾和J.K.羅貝爾圖斯。在馬克思主義剛誕生和無產階級革命形勢剛出現的時候,拉薩爾主張實行普選制和工人依靠國傢幫助建立生產合作社,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羅貝爾圖斯認為工資應隨勞動生產率的增長而增長,主張由國傢制定工資標準,實行社會改革,以解決由資本和土地壟斷而造成的經濟危機和工資下降問題。他們回避國傢的的階級性,打著社會主義招牌,鼓吹社會改良,實際上是要維護資產階級國傢的統治,反對無產階級革命。這種思潮在剛剛形成的社會主義各流派中有相當的影響。後來A.希特勒則利用國傢社會主義,推行法西斯統治和對外侵略。

  國傢社會主義思潮在20世紀20、30年代傳入中國。1931年10月,張君勱、張東蓀等,聯絡羅隆基,在北平發起組織“再生社”。翌年5月,出版《再生》雜志,鼓吹國傢社會主義,後又成立以張君勱為首的“中國國傢社會黨”。1938年8月,張君勱刊行瞭《立國之道》一書,系統地闡述瞭國傢社會主義理論。張君勱等宣揚的國傢社會主義,主要內容是反對階級鬥爭,反對暴力革命,主張社會改良。他們強調應以國傢、民族為本位,認為民族觀念是人類最強的信念,階級觀念決不能與之相抗。“隻有民族的縱斷而能沖破階級的橫斷,卻未有階級的橫斷而能推翻民族的結合”。說馬克思主張的以階級的橫斷打破民族國傢的縱斷,“實是一種迷夢”。他們攻擊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學說是以一“恨”字為下手方法,宣揚國傢社會主義是從情感、理智、意志三方面鼓舞國人的,並認為中國的出路在於把“有民族自覺心的民眾”組織起來。在政治方面,主張建立一種合乎民主政治的政治制度。這種民主政治,不僅要借重專傢的知識,而且要使專傢占有地位,“這個地位是不為黨派作用所左右,或政潮所沖動”。這樣既可打破多黨的紛爭,又能防止一黨專政。這種政治主張的實質是,企圖在保存現有制度的條件下,作某些改良,為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爭取參政機會。在經濟方面,主張保留生產資料私有制。具體原則是:使國傢資本的經濟與私營的經濟以及合作的經濟,有一個相當的比例,並在國傢制定的計劃下進行之。在文化教育方面,主張發揚民族文化,普及國民教育,保障思想自由與學術獨立等。張君勱等宣揚的國傢社會主義,是一種社會改良主義,實質是要在中國發展國傢資本主義。但國傢社會黨在中國的群眾基礎很薄弱,其政治主張影響也較小。張君勱等人後來則淪為國民黨政權的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