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範圍或一個地區若幹國傢同一類政黨或有著共同利益的政黨組成的國際聯合組織。有些西方政治學者稱之為跨國政黨。它們一般都設立一個共同的國際性組織機構,實行一定程度的合作,甚至制訂和執行共同的綱領和政策。

  最早建立的國際政黨組織是1847年成立的共產主義者同盟。19世紀60年代~20世紀50年代,世界上先後出現瞭第一國際、第二國際、第三國際、第二半國際、第四國際、自由黨國際、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社會黨國際等國際政黨組織。第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1956年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宣佈結束活動後,以共產黨和工人黨為代表的共產主義類型的國際政黨組織已不存在。社會黨國際的組織則有所發展,先後成立瞭國際社會主義青年聯盟(1946)、國際獵鷹運動(社會黨教育國際,1951)、亞洲社會黨會議(1953)、社會黨國際婦女組織(1955)、亞太社會黨組織(1970)、歐洲共同體社會黨聯盟、非洲社會黨聯盟、社會黨國際拉美和加勒比委員會(1978)等。20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國際間和地區性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西方國傢各類政黨之間加強瞭國際性的聯合,相繼建立瞭一些國際政黨組織,如歐洲人民黨、歐洲民主聯盟、太平洋民主聯盟、基督教民主黨國際、國際民主聯盟、歐洲綠黨等。拉丁美洲一些國傢的民族主義政黨也組成瞭拉丁美洲政黨常設會議。

  國際政黨組織大體上分為兩種類型:①有明確的共同綱領,組織較為完整、嚴密,定期舉行活動,有機關刊物。如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一國際、第三國際、社會黨國際等。②無明確的共同綱領,組織較為松散等。如歐洲綠黨前身是各成員黨的協作辦事處,1984年建立聯合組織的直接目的隻是參加同年6月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再如,拉丁美洲政黨常設會議是政黨協調機構,沒有嚴密的組織機構,也沒有制定明確的共同綱領,成立後的主要活動是召開會議,發表聲明,舉行聲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