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哈尼族固有的宗教。該族約105萬人(1982),聚居於雲南省南和西南部。該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除少數地區外,大多已進入封建社會。其宗教信仰仍保持其固有宗教的許多特點。

  靈魂觀念和喪葬儀禮 哈尼族認為,人和萬物都由靈魂或精靈主宰。靈魂失落,或是觸犯精靈,人就會得病或死亡。西雙版納地區哈尼族專有為病人叫魂治病的儀式,稱“拉枯枯”。用線一根、飯一團、雞蛋一個到所所謂病人丟魂的地方,呼喚病人的名字,然後將線拴在病人手腕上,並給病人吃飯團和雞蛋,認為這樣便可收回失魂而痊愈。該族認為人久病不愈,是由於專捉人魂的精靈“拉帕”作祟,必須糾集眾人,手持刀槍,哄趕拉帕。

  葬禮根據死者是否結婚、有無兒女以及死因等情況而有所區別。未婚或已婚而無嗣者,裝殮簡單,一埋瞭事,其魂稱“密哈”。已婚而僅生女性者,葬禮亦簡,其魂稱“密沙”,含有野鬼之意。屬於非正常死亡者,不得葬於公共墓地,其魂稱“疏密”,不祭祀。對於有子女或多子多孫的死者,實行厚葬,一般在傢停屍三、五天,或七天,然後出殯;要供獻牛、羊祭奠,並請巫師念經祈禱,送魂,使靈魂回到祖先的故地。在葬後十二天,請巫師殺雞兩隻,豬一口,置於竹桌,同死者傢屬一起抬到通往墳地的岔路口,由巫師為生者“叫魂”。然後抬竹桌歸傢,置於祖先靈臺前。傢人坐於竹桌周圍,巫師用桌上的線在每人手上各拴一節,表示生者靈魂已叫回,拴在各人的身上。

哈尼族人“驅鬼”時情景

  村寨祭祀 包括建寨、分寨和常年的定期祭祀三類。建立新寨時,十分重視寨址的選擇。選定寨址後要卜選寨心,由祭司向四面撒鐵渣,然後拋擲雞蛋,以蛋著地破裂的地方為寨心,立木樁為記。寨心為祭司居住之地。遷寨由祭司率領,全寨同日搬到新寨址,臨時搭棚居住。大傢先幫祭司蓋房,然後各傢才自建房屋。凡屬分寨,要先選出新祭司。村寨每年要立一次新寨門並舉行寨門祭,祈求精靈保護全寨。寨門有三道:前門、後門和側門。前門供人出入,後門為屍體出口。寨門橫梁刻畫蟲、魚、鳥、獸等。西雙版納哈尼族,每年九月各寨還有集體驅鬼活動,祭司領導全寨男子,手持木刀,在室內室外和寨內寨外,四處揮舞,最後將木刀懸於寨門上,驅鬼方告結束。

  農業祭祀 在農業生產的各個領域和各個階段都有特定的祭祀儀式和崇拜內容。

  ①祭樹和祭水。各地哈尼族都以大樹作為土地神來崇拜。他們認為樹高大命長。反映土地有滋養生物的神奇力量。各村通常都在所供奉的大樹周圍砌石保護。紅河一帶的村頭寨尾,都供奉“神樹”,前者稱“阿瑪周”(公樹),後者稱“本圖周”(母樹)。正月大祭阿瑪周,三月小祭本圖周。金平縣格鄒支哈尼族,特別重視祭井水之神,祭時在井邊設祭臺,上供米、酒、茶各兩碗,公雞、母雞各一隻,由祭司主祭,祈求保護井水清潔,水源充足,稻谷豐收。他們還認為田溝水神與農業生產關系密切,祭品相應豐厚,須供羊兩隻。有些哈尼族的村寨,每十二年舉行一次“樓都祭”。樓都是村寨中心的圓形石井。每逢龍年,以村寨集體名義殺牛宰豬,隆重供祭。祭品分食後,將骨頭扔進石井,以求人畜興旺,五谷豐收。

  ②播種祭。西雙版納哈尼族稱播種祭為“牙卡培樓”。在正式播種前兩天,由祭司主持。第一天,祭司用酒、茶和糯米年糕祭祀祖先;第二天清晨,祭司和村寨長者在“神井”前舉行洗滌谷種儀式,以公雞、母雞各一隻,米一筒、酒一筒、茶葉少許和稻谷三把供祭。祭司播下三把稻種後,即就地分食祭品。接著各傢相繼在臨時搭建的祭棚處舉行播種儀式。栽種水稻的金平等地哈尼族都是全村同日播種。播種前,各傢用正月祭樹時分到的豬肉祭祀谷神,插完秧再以雞獻祭。有些地區每村都有專供祭祀用的水田。插秧時先要殺雞祭水田,然後由老年婦女在祭田中央插第一叢秧,各傢繼之開插。每傢水田中也有小塊祭祀田,插秧均從祭田開始。

  ③收獲祭。包括嘗新、收割和入倉的祭祀。嘗新祭在稻谷黃熟時舉行。西雙版納地區由祭司先嘗新,然後各傢才能嘗新。嘗新祭要用種在祭棚處的稻谷,同時備雞、酒、茶以及將登場的瓜果蔬菜等祭祀祖先,並取回三穗稻谷掛於祖先靈臺處。正式開始收割,要以酒、茶、飯、蛋為祭品,舉行祭祀,並將最後收割的一叢稻谷掛在谷倉的橫梁上。入倉祭先用糯米飯、雞蛋、茶、米酒祭谷倉,然後舉行入倉儀式。用於背谷進倉的背籮,下墊九片樹葉,上蓋男子上衣,要三進谷倉,才能正式裝倉。開倉取谷時也有開倉儀式,由傢長身負背籮進出三次。在第三次背出時,要抓三把稻谷還倉。以後每次進倉取谷,都須如此。

尼帕(女巫)

  祭司和巫師 祭司的職責是主持公共祭祀。巫師有兩種:一是專司葬禮和送魂,一是專為病人叫魂驅鬼。

  各地祭司的情況不盡一致。西雙版納地區的祭司稱“追瑪”,世襲,除非祭司傢出現六指、兔唇等畸形胎兒和雙胞胎時才可替換。祭司移居,整個村寨也隨之遷徙。不然就要撤寨門,另選新祭司。村人如殺豬宰牛或獵獲野獸時,都要奉獻一條獸腿給祭司。金平、元陽等地的祭司稱“厄阿瑪”或“米古”。由全村卜選產生,終身制。

  專司葬禮和送魂的巫師各地一般都稱“貝牟”,為男性。供奉哈尼族神話中的天神“翁沙”之女“沙厄”。學當貝牟者要先請老貝牟到傢舉行祭沙厄的儀式,拜老貝牟為師,初稱“貝紮”。為病人驅鬼的巫師,各地稱呼不一。西雙版納稱為“尼帕”,不論男女都可擔任,非世襲。有的是拜師學習而後當尼帕的,更多的是在自己患病時被尼帕指為有尼帕鬼附身,並經許願,在病愈後供奉尼帕鬼而後本人成為尼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