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天臺宗的發源地。位於浙江天臺城北天臺山麓。隋開皇十八年(598)晉王楊廣承智睋大師遺意建成,初名天臺山寺。隋大業元年(605)煬帝賜國清寺額。唐宋元明諸朝曾多次整修。現存建築為清雍正十二年(1734)所建。1973年曾進行全面修繕。現有殿宇14座,房屋600餘間,面積達19800平方米,規模宏大,殿宇雄偉。主要建築有彌勒殿、雨花殿、大雄寶殿、觀音殿、鐘樓、鼓樓、方丈樓、迎塔樓、藏經樓、妙法堂、安養堂、齋堂、文物室等。大雄寶殿中有明代銅鑄釋迦牟尼坐像像,連座高6.8米,重13噸。坐像壁後,有以觀音像為中心的慈航普渡群塑。殿左右列元代楠木雕制的十八羅漢,雕工精細,造型優美。寺內有古梅一株,傳為隋代該寺第一任主持灌頂手栽。寺外有一行墓、豐幹橋等古跡。

  唐貞元二十年(804),日僧最澄偕弟子義真來寺從道邃、行滿學天臺宗教義,並依道邃受菩薩戒。次年攜佛教經論疏記200餘部回國,開創瞭日本佛教的天臺宗,其信徒尊國清寺為祖庭。

國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