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on哈那克

  德國新教神學傢、教會史學傢。生於愛沙尼亞道爾派特一德國移民傢庭,先後在埃爾蘭根、道爾派特、萊比錫等大學學習。1874年獲博士學位後任萊比錫大學講師,兩年後任教會史教授。1879年起相繼在吉森大學和馬爾堡大學任教教。1888年被提名為柏林大學教授,因其自由主義觀點遭路德派反對。後經俾斯麥向普魯士皇帝威廉二世保薦,始獲準受任。1890年當選柏林科學院院士。1905年任柏林皇傢圖書館主任。曾任凱瑟-威爾海爾姆基金會(1911年後易名為麥克斯-普朗克基金會)主席,為該會爭取到大筆捐款,主持創設該會屬下的自然科學和醫學研究所。

  哈那克是自由主義神學代表人物。其眾多著作將各代自由主義神學傢所主張的基督教是“歷史進展”的觀點推至頂峰。他主張信仰必須依靠理性;啟示能指引認識真理;聖經教訓應以耶穌的精神為依歸。他認為應以各個時代的文化背景解釋聖經;基督教主要是倫理而非救贖;耶穌是完人而非神子;聖經的預言系以預言文學形式寫成的歷史;福音最初不是教義、教條,而是以喜訊的形式來到世界;以後,這個喜訊演變成有組織和儀式的宗教,因而蒙蔽瞭福音的信息。他在《信條史》的結論中指出,早期基督教規范性的信條是當時希臘思想的產物,因此,教會的信仰和儀式中摻雜瞭許多本質上不屬於基督教的東西;神學的任務就在於揭開其中的真偽,使世人皆知全人類皆為神的兒子。他否認基督教本體論的意義,強調上帝是聖父,全人類皆為兄弟,以及人人都對其鄰居負有責任等觀點。他宣稱,信仰的精髓在於象基督那樣虔誠對待上帝,並真誠愛人;隻要大傢都身體力行這個原則,上帝之國就會在世上確立。其著作有《路德的神學》、《信條史》、《最初三世紀中教會制度與教會法的起源和發展》和《基督教的本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