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在所有國傢的公正合理、主權平等、互相依靠、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礎上的國際間的經濟關係體系。它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傢為維護主權和獨立,反對國際剝削、掠奪和控制,促進各國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的經濟合作與發展而提出的目標。

  歷史發展 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壟斷資本主義政治、經濟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在世界經濟中確立瞭以資本主義國際分工為基礎的國際生產體系,以不平等交換為基礎礎的國際貿易體系和以國際金融資本壟斷為基礎的國際金融體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傢相繼在政治上獲得獨立,但世界經濟仍被以美國為首的少數發達國傢所控制。它們推行新殖民主義,通過跨國公司向發展中國傢滲透,實行貿易保護主義,使南北經濟差距不斷擴大,發展中國傢陷於債務危機、資金倒流和貿易條件惡化的困難境地。以此為特征的國際經濟舊秩序迄今仍在世界經濟中占支配地位。它嚴重阻礙著發展中國傢經濟的發展,以及人類社會的共同進步。

  廣大發展中國傢不斷為改善自己的經濟地位而鬥爭。1964年10月召開的第二次不結盟國傢和政府首腦會議首先提出瞭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口號,隨後七十七國集團的部長級會議也強調建立新秩序的重要性,並提出瞭具體主張。在不結盟國傢和七十七國集團的積極推動下,1974年4月聯合國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議通過瞭《關於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宣言》和《行動綱領》,標志著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鬥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基本內容 《關於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宣言》提出瞭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所應遵守的20條基本原則,《行動綱領》確立瞭建立新秩序的10項基本目標。70年代以來,建立新秩序的內容不斷完善,主要包括:①各國對其自然資源的經濟活動享有並行使永久主權;②改善在國際貿易關系中的地位和條件;③增加向發展中國傢資金轉移、改革國際貨幣金融制度;④改善轉讓條件,爭取發達國傢更多地向發展中國傢轉讓技術;⑤保護海洋資源和爭取海運權;⑥加強發展中國傢間的合作,即南南合作;⑦世界經濟結構的改革。

  現狀與趨勢 經過發展中國傢的不懈努力和全世界主持正義力量的支持,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鬥爭克服重重阻力,取得瞭一定的進展。如發展中國傢對外國企業實行必要的限制、監督和管理;與發達國傢就設立商品共同基金問題達成協議;發達國傢對發展中國傢實行普惠制等。但發達國傢仍然控制著世界經濟的命脈,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傢自身經濟危機的加深,和對南北對話與合作態度僵硬,使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陷入僵持局面。

  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表達瞭廣大發展中國傢發展民族經濟、鞏固獨立的意志,也符合全世界各國人民要求振興世界經濟和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社會的願望。發展中國傢需要發達國傢的資金和技術,發達國傢也需要發展中國傢的原料和市場。南北關系不根本改善,世界和平與穩定難以保障,對窮國不利,於富國無益。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中國是發展中國傢,一貫支持發展中國傢為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所進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