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液容量不足(主要是細胞外液減少)的病理現象,又稱失水。臨床十分常見。原因為液體入量不足(如供應不足、吞咽困難、昏迷不能進食或丟失過多,如腹瀉,嘔吐,高熱或呼吸加快,大面積燒傷、大量出汗,水分由胃腸道、肺或皮膚丟失增加)。組成細胞外液的主要物質是水和鈉。脫水常常伴有電解質(主要是鈉)的丟失。失水和電解質丟失的數量常不成比例,因此脫水有不同的類型。

  小兒比成人更容易發生脫水,年齡越小越重。這是因為小兒的新陳代謝旺盛。嬰兒每每日對水的需要量,即水的代謝率占細胞外液的1/2,而成人隻占細胞外液的1/7。這說明嬰兒細胞外液的周轉率(即出入量)遠比成人為快。

  脫水的程度 可依脫水的輕重分為三度。

  輕度 在成人,失水量僅及其體重的2%,可出現口渴癥狀,約失水1.4升。小兒輕度脫水時失水占體重5%以下,即<50ml/kg。輕度脫水時精神尚佳,但有些不安,口渴,皮膚粘膜稍幹,四肢尚暖,循環良好,尿量略減少。嬰兒可表現前囟及眼窩略下陷。

  中度 在成人,失水量大約相當於體重的6%,約為4.2升。而小兒此時失水占體重為5~10%,即50~100ml/kg。中度脫水時精神萎糜、煩躁,面色蒼白、皮膚粘膜幹、皮膚彈性差,四肢稍涼,脈率較速而弱,尿量顯著減少。嬰兒的前囟和眼窩明顯下陷。

  重度 在成人缺水量大約相當於體重的7~14%,約為5~10L水。小兒則為失水占體重10%以上,即100ml/kg以上。通常脫水很少超過12%,即120ml/kg,此量已占細胞外液的一半。失水量超過15%則多不能存活。重度脫水十分嚴重,除上述癥狀和體征明顯加重外,可出現意識不清、四肢涼、脈細弱或摸不到、無尿等休克現象。嬰兒除上述表現外,前囟及眼窩極度下陷。

  臨床對脫水程度的判斷主要根據病史(包括出入量)、體重下降程度、體征和尿量來確定。

  脫水的類型 依據電解質和水分在丟失過程中何者為主,脫水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等滲性脫水 又稱等張性脫水。指水和鈉按比例丟失,細胞外液滲透壓不變。血鈉維持在正常范圍(130~150mmol/1),臨床上所遇的脫水絕大多數屬於此類,有時丟水和失鈉的比例可能不完全相同,但若程度不重,腎功能良好,便可通過腎臟的調節作用,使體液維持於等滲狀態。等滲脫水時,細胞外液脫水,由於細胞內外滲透壓相等,細胞內液無明顯變化,臨床僅有細胞外液減少而引起的脫水體征,無腦細胞脫水或水腫的表現。

  低滲性脫水 又稱低張性脫水、失鹽性脫水。患者以失鈉為主,故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血鈉低於130mmol/L。主要見於以下情況:①吐瀉較多、進食少、胃腸引流時可因丟失大量鈉而發生低滲性脫水;②長期應用利尿藥,可使鈉離子由尿中排出,導致失鈉和失水;③大量鈉離子從皮膚丟失,如在炎熱的環境下大量出汗,汗液中含有鈉、鉀和氯等電解質。此外大面積燒傷,大量血漿滲出,也導致失水失鈉;④反復進行胸腔或腹腔穿刺,放出胸水或腹水,可使病人失水、失鈉。因為胸水和腹水的鈉含量與血漿近似,當胸水、腹水再形成時,細胞外液向胸腔或腹腔註入大量水和電解質,造成細胞外液容量縮減而致脫水失鹽。

  低滲脫水時,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細胞外液向滲透壓相對較高的細胞內轉移。使細胞外液進一步減少而發生循環衰竭──休克,這是本型的主要特點。當血容量明顯減少時,腎血流量也減少,可導致少尿甚至無尿。由於水由低滲的細胞外液進入細胞內,使細胞的體積增大造成細胞內水腫,腦細胞水腫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的癥狀如驚厥、昏迷等。

  高滲性脫水 又稱高張性脫水或缺水型脫水。指失水比失鈉更多。血鈉高於150mmol/L。基本原因如下:①攝水過少:如在沙漠中或航海中水源斷絕,嬰兒不能表達口渴、昏迷病人喪失渴覺而進水不足。②使用大量脫水藥,如甘露醇、葡萄糖等高滲溶液,可產生溶質性利尿而排出過多的水。昏迷病人鼻飼濃縮的高蛋白飲食──混合乳,而忽略給水。致使血中溶質過高而產生溶質性利尿致失水。③急性吐、瀉,病程短、病人排出大量水樣便,可致失水多,失鹽少。④病人(尤其是嬰兒)通氣過度、高熱等由肺和皮膚失水過多,特別是環境溫度高,濕度低時。⑤尿崩癥或腎臟濃縮功能不好時,排出大量低滲的尿液,而進水不足者,也能造成高滲性脫水。新生兒體表面積相對較大,腎濃液功能又差,若供水不足,或環境溫度過高致體溫升高,呼吸加快,皮膚蒸發水分過多,則致高滲性脫水,這稱為脫水熱。

  高滲性脫水時,失水多於失鈉,細胞外液滲透壓增高,細胞內液向細胞外液轉移,因而細胞外液得到一定程度的補充,血容量減少不明顯,故脫水征象與上二型相比,相對較輕。而細胞內液容量減少,這是本型的主要特點。由於細胞外液滲透壓增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腎臟重吸收較多的水分,結果尿少。由於細胞內脫水,皮膚粘膜幹燥,病人出現煩渴,從皮膚蒸發的水分減少,散熱受影響,在嬰兒可出現高熱、煩躁、眼淚及唾液分泌減少。嚴重時可出現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甚至出現意識模糊、煩躁和昏迷。由於腦細胞脫水,腦體積減小,致使顱壓下降,腦血管擴張,可造成毛細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

  脫水的處理 要糾正原發病因,並進行液體療法。原則上對高滲性脫水補充低滲液,對低滲性或等滲性脫水可用等滲含鈉液。補液時應同時糾正酸堿平衡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