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急性化膿性乳腺感染。最多見於產後2~4周的哺乳期婦女,尤以初產婦多見。由於乳汁淤積(乳頭內陷、導管不暢或哺乳方式不適使乳汁不能排空)細菌由乳頭皸裂處侵入所致。病原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也可有鏈球菌混合感染。初起癥狀往往是乳房限局性腫塊,有跳痛感和壓痛,局部皮膚發紅,可伴有高熱、寒戰和白細胞增高。3~7天後多形成膿腫。但由於病變部位的深淺不同,臨床表現並不一致。病變位於深處者,以高熱及乳腺局部疼痛為主,化膿性體征出現較晚;而病變淺表者則以局部徵象更明顯顯。一些病例如果不及時引流膿腫可自潰或膿液由乳頭溢出,但因引流不暢,最後形成慢性竇道。

  發現乳腺炎後應及早治療以減輕痛苦,並可免乳腺小葉損壞過多,影響泌乳功能,或形成過多瘢痕,使乳房變形。應托起患側乳房,重癥者應停止哺乳,可用吸乳器吸出乳汁。炎癥早期可行局部熱敷並用廣譜抗生素或行局部註射。若病變位於深部,抗生素治療3~5天後炎癥未控制,體溫不退,應行試驗性穿刺,一旦發現膿腫形成,即應盡早徹底引流。雖然炎癥范圍較大或膿腫形成不宜繼續哺乳者,可用雌激素、溴隱亭或中藥焦麥芽等回奶。

  預防方法是加強對圍產期婦女的衛生宣傳,指導正確的哺乳方法,避免淤乳;保持乳頭皮膚清潔,不使皮膚產生皸裂;在嬰兒方面註意口腔衛生,及時治療嬰兒口腔炎。對於早期單純性淤乳性腫塊應及時使乳管疏通,排出淤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