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食或飲水時費力,有梗阻或“發噎”感。同時可伴有疼痛,重者水也不能下嚥。其原因可以是功能性的,也可以是器質性疾病,患者(尤其是年齡較大的患者)應儘早查出病因。吞咽動作是一種複雜協調的動作,可分為隨意期及不隨意期:①隨意期。食物在口腔內經過充分咀嚼及唾液的混拌後,固體食物變成滑潤的食團,吞咽動作即開始進行。②不隨意期。分為兩個階段。第1階段是咽腔期,即當食物觸及吞咽感受區後,刺激傳入神經向腦幹發出衝動,再由腦幹通過傳出神經引起一系列的反射動作。第2階段為食管管期,此期食管有2種蠕動。原發性蠕動起始於咽部,為連續的蠕動波,經食管到胃,咽下的食物大部分由這種蠕動送進胃內。繼發性蠕動起始於食管本身,也是一種連續的蠕動,因殘留在食管內的食物使食管擴張而誘發,直到將食管內的殘存食物完全排入胃內才終止。

  引起吞咽困難的常見疾病 主要有以下幾種:①炎癥性疾病,如口炎、咽炎、咽後壁膿腫、扁桃體周圍膿腫、食管炎等。②表現咽部梗阻的疾病,如咽部腫瘤、舌癌、食管癌、食管良性狹窄、食管異物等。③神經、肌肉疾病,如腦幹腦炎、假性球麻痹、重癥肌無力、硬皮病、食管賁門失弛緩癥。④精神性疾病,如癔病、神經癥。

  臨床表現 因病因不同、發生梗阻的部位不同,吞咽困難的臨床表現各異(見表)。病人常可具體指出發生吞咽困難及感到不適或疼痛的部位,且與病變發生部位相吻合,此點對吞咽困難發生部位的定位診斷很有意義。

  口腔內炎癥病變引起的吞咽困難,在吞咽時常伴有痛感。面部神經麻痹,特別是兩側面神經麻痹時,食物積存在口腔兩側頰部,不利於吞咽,同時常伴有唾液分泌減少,味覺障礙,淚液分泌減少;舌下神經麻痹時,出現舌運動障礙,發生咀嚼、吞咽困難,同時也伴隨構音障礙;舌咽、迷走神經麻痹時,則出現軟顎麻痹、吞咽困難、嗆咳、飲水自鼻孔流出、講話有鼻音等;在真或假性球麻痹時,有舌咽、迷走、舌下及副神經功能障礙,發生舌肌、軟顎、咽肌麻痹,而出現吞咽困難、咀嚼無力、飲食嗆咳、液體食物自鼻孔流出,同時有發音及言語困難。

炎癥、梗阻及神經肌肉疾病引起吞咽困難的臨床表現

  在舌、咽、喉部出現腫瘤時,除可以發生吞咽困難外,尚有因腫瘤壓迫、侵蝕的部位不同,而產生的不同癥狀。

  食管疾病引起的吞咽困難常感到胸骨後滿脹及哽噎感,患者可指出發生哽噎的部位,從咽下後哽噎感發生的時間可以估計食管病變的部位,食管中段病變引起吞咽困難時,在吞咽後2~5秒出現,哽噎感的部位在胸骨下。食管下段病變引起吞咽困難時,吞咽後5~15秒出現,哽噎感的部位在劍突下。

  因為神經、肌肉病變而發生食管運動功能障礙時,進食固體及液體食物都會出現吞咽困難,因食管癌、食管良性狹窄引起者,在開始時為吞咽固體食物有困難,而後吞咽液體食物也發生困難,特別是在食管癌時,嚴重者連水也不能咽下。

  診斷及鑒別診斷 對吞咽困難者首先應區別是功能性還是器質性疾病引起。功能性者,發病年齡輕、吞咽困難時輕時重,癥狀出現與精神、情緒因素有關,病程長達幾年至十幾年,但無進行性加重現象,全身營養狀態良好,體格檢查、X射線鋇餐食管造影檢查及食管鏡檢查皆無異常所見。

  吞咽困難的病因診斷需依靠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病史 發病年齡、病程長短、居住地區、有無長期飲酒嗜好、起病誘因、吞咽困難的伴隨癥狀等都應仔細詢問,中年人發生進行性吞咽困難,而且初為固體食物,後為液體食物,首先考慮為食管癌。但若病程已超過1年,則食管癌的可能性不大。有長期燒心、反酸的病史,而後發生吞咽困難,無進行性加重現象,病程已1年以上,未發生嚴重吞咽困難現象,應考慮為食管炎,在食管炎時,吃過冷及過熱食物或飲料可引起食管痙攣而使吞咽困難加重,在誤服強酸或強堿後發生吞咽困難,為良性食管狹窄。

  吞咽困難伴有咽部劇烈疼痛,見於扁桃體周圍膿腫、咽後壁膿腫。在急性咽炎時,有時下咽也可引起較重的疼痛。咽、喉部白喉,口腔炎,潰瘍等在吞咽時也出現疼痛。若在吞咽時發生胸骨下疼痛,見於食管炎、食管潰瘍、晚期食管癌、食管異物、縱隔炎癥等。

  吞咽困難伴有呃逆者,病變可能在食管下端,常見於膈疝、食管賁門失弛緩癥。

  伴有哮喘、呼吸困難者,常由於縱隔腫物壓迫食管與主支氣管。飯後發生咳嗽,可能由於反流的胃或食管內容物的誤吸,常見於反流性食管炎,咽、食管憩室,食管賁門失弛緩癥。在大量心包積液時壓迫食管可發生吞咽困難,也同時有呼吸困難。

  伴有反流時,根據反流物的性質,可初步瞭解引起吞咽困難的病因。晚期食管癌反流物為粘液或血性粘液。由於食管下端梗阻(如食管賁門失弛緩癥),反流物量較大,食管憩室反流物可有隔宿食物並有發酵後的腥臭味。

  伴有缺鐵性貧血時,見於普盧默—文孫二氏綜合征,其臨床表現的特征是缺鐵性貧血,口腔、咽部、食管的粘膜萎縮,食管及賁門痙攣。也可能由於食管癌、食管潰瘍長期小量失血所致。

  伴有嗆咳、構音困難、食管反流到鼻腔者,多為顱神經疾病所致。咀嚼無力、發音困難、呼吸困難、全身肌無力者,見於肌炎、重癥肌無力。

  伴有口腔幹燥、淚少、關節痛等見於幹燥綜合征。

  破傷風、狂犬病患者除吞咽困難外,尚有全身陣發性肌肉痙攣。

  體格檢查 應註意全身營養狀態、有無脫水現象、左鎖骨上淋巴結腫大等,面部表情如何,口是否能張大(硬皮病),口腔、舌、後咽部有無炎癥表現,舌肌有無萎縮,舌活動有無障礙,軟顎有無麻痹,有無味覺障礙,聲帶有無麻痹,吞咽動作是否正常,若懷疑有神經、肌肉疾病引起吞咽困難時,應註意檢查有無病理體征,肌肉有無壓痛,肌力情況如何。

  實驗室檢查 應檢查血常規,血沉,血鉀、鈉、氯、碳酸氫及尿素氮等。若吞咽困難為全身疾病的一個癥狀,則應作相應的檢查,若為口腔病變引起,如扁桃體炎、白喉,則應作咽拭子培養,以確定病原體。

  飲水試驗 將聽診器放在劍突下,讓病人飲水,經過8~10秒後,在劍突下應聽到氣過水音。若延長則表示有食管梗阻。

  X射線鋇餐食管造影 可以判斷病變的部位及確定大部分食管病變的性質。在食管造影的同時應註意食管周圍的器官病變,有無對食管壓迫及侵犯。

  食管酸灌註試驗 可用於檢查食管炎,其方法是由鼻管內註入0.1N 的鹽酸,視能否誘發胸骨後燒灼感或疼痛,陽性者見於食管炎。

  食管脫落細胞學檢查 以食管拉網方法作食管脫落細胞學檢查,對診斷早期食管癌較為適用,而且簡便、易行,可用於大量普查工作。

  纖維食管鏡檢查 目前應用最廣、可靠性較大的一種檢查方法,可以看到病變部位、性質,結合活體組織檢查對確診病變有很大的臨床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