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髮脫落的現象。有生理性及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脫髮 頭髮正常的脫落。一個正常成人約有10萬根頭髮,每天要脫落50~75根,這是因為毛髮的生長具有週期性,即可分為生長期、退行期及休止期。處於生長期的毛髮約占全部毛髮的85%,此期間頭髮每天增長0.27~0.4mm,毛髮的生長期為2~6年。進入退行期以後,毛囊下部包括生髮部分的毛球開始萎縮,毛髮不再增長,且變得鬆動,易於脫落;處處於退行期的毛發約占1%。休止期時,毛囊下部完全萎縮,毛發脫落,處於休止期的毛發約占14%;休止期持續3~6個月,而後毛囊重新進入生長期,又有新發長出。正常脫落的都是處於退行期及休止期的毛發。由於進入退行期與新進入生長期的毛發不斷處於動態平衡,故能維持正常數量的頭發。許多老年人頭發稀疏,但頂額部先禿多見於男性老人而不見於女性,可見這與內分泌因素有關。

  病理性脫發 頭發異常或過度的脫落。其原因很多,並同種族、性別、年齡和遺傳等因素有關。有些脫發原因明確,如重癥全身性疾病後脫發、服用細胞毒性藥物後脫發、某些皮膚病的脫發等,統稱癥狀性脫發。另一些脫發原因尚不完全明瞭,常見者有雄激素性脫發及斑禿等情況。

  ①雄激素性脫發。又稱男性型禿發。患者大都在青春期後在兩側鬢角及前額出現脫發,隨著年齡的增長,脫發區向上擴大,同時頭頂的發也開始脫落,並發展為大片脫落,與前額脫發區相聯,僅在頭的四周留下一圈頭發。每個患者的脫發速度和程度很不一樣,可能與年齡、遺傳有關。由於頭皮皮脂分泌量不減少,所以頭皮往往光滑油亮,毛孔縮小,故過去也稱之為脂溢性脫發。女性也可見此類脫發,但很少見,脫發較晚,發展慢,表現為頭頂部稀疏脫發,前額和鬢角很少脫發。這些女性患者體內睪酮水平往往增高。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系雄激素刺激毛囊,使毛囊受損引起,並受遺傳、性別、年齡和精神因素的影響。導致毛囊逐漸萎縮,毛發不再生長,即使還能生長,也是既細又短,此時毛乳頭的毛細血管網幾乎消失。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本病不影響身體健康,患者應解除思想負擔。

  ②斑禿。頭皮突然發生的圓形禿發。俗稱“鬼剃頭”。病因尚不明瞭,一般認為與精神刺激、情緒緊張有關,有人認為與內分泌紊亂、遺傳因素和自身免疫有關,但尚無確切證據。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青壯年為多見。病損為圓形的完全脫發,脫發處頭皮光滑無萎縮,邊緣處頭發松動,因毛球萎縮,拔下的毛發上粗下細呈棒狀,典型的稱為驚嘆號發。當病損擴展時,邊緣頭發易於拔掉。除禿發外,患者一般無自覺癥狀,故斑禿常是別人發現。多能自愈,一般經3~6個月後有新發生長,最初的新生發為細而色淺的毳毛,以後才被正常發所取代。有時在新生發生長的同時,另一片禿發區又出現,表示病情仍在繼續進行。少數患者全部頭發,乃至眉毛、睫毛均脫落,稱為全禿。罕見伴有全身體毛脫落者稱為普禿。兒童發生全禿比成人多。此外,少數全禿患者還伴有指甲凹陷點、縱脊、脆甲甚至脫落。

  治療脫發的方法較多,對各種療法的確切療效難以評價。首先,去除可能的誘因,特別是精神因素。註意休息,勞逸結合,睡眠充足,心情舒暢。其次,可口服鎮靜藥、胱氨酸、維生素B族等。局部可外用斑蝥辣椒酊、皮質類固醇激素制劑、0.2~0.8%蒽林軟膏、10%樟腦油或鮮薑摩擦,用以刺激頭皮,使之充血,增加皮膚的血行,促進毛發的生長。對頑固的斑禿患者,去炎松混懸液加等量1%鹽酸普魯卡因局部封閉也有較好療效。物理療法包括紫外線照射、梅花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