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傷寒學傢。即柯琴。字韻伯,號似峰。浙江慈溪人。他的以方名證、因方類證的作法較切臨床實用,對後世研究《傷寒論》頗有影響。生平事蹟不詳,僅知其業儒而兼治醫,後客死虞山(今江蘇常熟)。曾校正《內經》,著有《內經合壁》一書,已佚。又著《傷寒論註》、《傷寒論翼》和《傷寒附翼》三書,合稱《傷寒來蘇集》、為傷寒學派的重要著作。

  對明清時期傷寒學派各傢,他既不同意維護舊論者的“不敢增減一字,移換一節”,也反對方有執、喻嘉言等人的“錯錯簡”和“三綱鼎立”之說。他不重視對張仲景原論編次的考證,但求體現《傷寒論》辨證論治的精神。仲景本有桂枝證、柴胡證之說,唐代孫思邈的《千金翼方》一書又采取“方證同條,比類相附”的編寫方法。柯琴更進一步打破瞭原有編次,按方劑命名和分類六經各證。他在六經各篇裡先列出各大證類,再在每一大證類下匯列有關方證,以及變證、壞證、疑似證等。這種編法更切實用。後世受其啟發乃有按法類證、按癥類證等作法,以不同角度探討《傷寒論》一書的辨證論治規律。同時,他不同意唐宗以來醫傢視《傷寒論》為辨治外感熱病的專著,而認為六經亦為雜病立法。但對於六經本質,他認為並非經絡,而是人體六大病位,即持“六經地面說”。他視經絡為“道路”,傷寒六經為“地面”,用以概括六經病證牽涉的范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