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傳統醫學的經典著作。朝鮮醫傢李濟馬著於1894年。書中提出瞭較為完整的“四象醫學”學說,並用之於臨床,為朝鮮族傳統醫學奠定瞭基礎。

   李濟馬 (1837~1900)出身於朝鮮咸境南道鹹興的一個農傢,從小讀儒傢書籍和軍事書籍,一度從軍習武。由於不滿於當時朝鮮政府的屈服降和政策,便致力於醫學。。他勤於臨床,探研國內外醫籍。並把人的體質分為太陽、太陰、少陽、少陰四種類型,主張按此四型對癥治療,又據此學說著成《東醫壽世保元》。如其自述:“餘生於醫藥經驗五六千載後,因前人之述,偶得四象人臟腑性理,著得一書,名曰壽世保元。”

  《東醫壽世保元》共四卷、625條。第一卷由“性命論”、“四端論”、“擴充論”、“臟腑論”組成,是基礎理論部分,創造性地闡述瞭“天、人、性、命”整體觀、陰陽學說、四象人論、四象臟腑論、四象病因病理學、四象診斷學和藥物方劑學,為朝醫學的理論和臨床奠定瞭基礎。第二卷由“醫源論”、“少陰人表熱病論”、“少陰人裡寒病論”、“泛論”和經驗藥方42條、新定藥方24條組成,著重闡述瞭張仲景傷寒六經病證與四象人的關系,提出瞭“病證關於人”的獨特理論,並詳述四象人的傷寒病局限病論,即少陰人腎受熱表熱病和胃受寒裡寒病,少陽人脾受寒表寒病和胃受熱裡熱病,太陰人胃脘受寒表寒病和肝受熱裡熱病,太陽人外感腰脊病和內觸小腸病,從而較完整地提出瞭“辨象論治”、“同病異象異治”、“異病同象同治”的治療原則。第三卷由“少陽人表寒病論”、“少陽人裡熱病論”、“泛論”和經驗藥方19條、新定藥方17條組成;第四卷由“太陰人表寒病論”、“太陰人裡熱病論”、經驗藥方13條和新定藥方24條,“太陽人外感病論”、“太陽人內觸病論”、經驗藥方12條和新定藥方2條以及“廣濟說”、“辨證論”組成。在“廣濟說”中闡述瞭預防保健學說,強調人的精神心理修養、生活習慣和勞動對健康的影響,以及衛生宣傳教育的重要性。

  《東醫壽世保元》作為朝醫學的經典之一,在近100年來對朝醫學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但由於作者所處環境和歷史的局限,尚未能全面透徹地闡明其學說中的各項內容,給後世留下瞭一些難點(見朝鮮族醫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