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著名中醫學傢。名澤周。生於江蘇省武進縣孟河鎮,卒於上海。開業行醫,頗享盛譽,並在中國率先興辦近代中醫教育,培養人才,成績卓著,因而在當代醫界中享有很高的聲望。出身於中醫世傢,傢鄉孟河鎮名醫雲集。少時受業於馬文清、馬培之,又與族伯丁松溪(名醫費伯雄門徒)切磋醫學,醫技日趨進步。初時在無錫、蘇州行醫,後經孟河同鄉巢崇山推薦至上海,在仁濟善堂施診,醫道大行,名噪一時。其時西洋醫學影響日深,他立志振興中醫,積極興辦醫學教育,培養中醫人才。1915年聯合夏應堂、、謝觀諸同道,集資創辦上海中醫專門學校,廣聘名醫任教,同時成立滬南、滬北廣益中醫院,以開展醫療與臨床教學。當時,政府排斥中醫於教育系列之外,由於丁甘仁在醫界享有很高聲望,使該校獲準正式備案。當代名醫秦伯未、程門雪、章次公等都出自該校。丁甘仁門人甚眾,有“丁派”之稱。

  他在滬行醫40年,臨證經驗豐富,尤以治喉痧獨具心得。當時爛喉袊痧癥流行,經其診治者不下萬餘人,著有《喉痧證治概要》,對此闡發甚詳,指出喉痧與白喉迥然不同。他參照溫病衛氣營血的辨證原則診治,輔以吹喉藥退炎消腫、去腐生新,每獲良效。他謙遜好學,博采眾長。其研讀《傷寒論》推崇舒馳遠集註,治療外感病融會《傷寒論》與溫病學說的辨證方法,傷寒方與溫病方同時采用,不以經方和時方劃分界限,用藥輕靈,以輕去實,獲得很好療效。其治內科雜病博采諸傢之長,後人將其臨床經驗整理為《丁甘仁醫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