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積在人體胸中的氣。又稱“大氣”。宗有匯宗、根本之義。宗氣屬人體後天之氣,由肺臟吸入的清氣和脾胃運化而來的飲食物精氣結合而產生,能推動肺的呼吸和血液的運行。宗氣的病變,主要表現在心肺兩髒的功能障礙上,治療亦多從這兩髒著手。

  中醫學對宗氣的認識源自《內經》中的多處論述,如:“谷始入於胃,其精微者,先出於胃之兩焦,以溉五臟,別出兩行營衛之道。其大氣之搏而不行者,積於胸中,命曰氣海”。“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呼吸焉。”引文中的大氣即宗氣。氣海是氣積聚之處,又是氣流動運行的出發點,周流於全身的氣,發自氣海而歸於氣海,氣海中的氣,即為宗氣。由此可知,宗氣是由肺臟吸入的自然界清氣和脾胃運化的飲食物精氣結合而成,聚積在人體的胸中氣海處,並貫註於心肺之脈,周流全身。宗氣的功用,一是走息道以推動肺的呼吸。凡言語、聲音、呼吸的強弱,嗅覺的靈敏度,均與宗氣有關。一是貫心脈以促進氣血的運行。凡肢體的寒溫和活動能力,多與宗氣有關。而這些又都與心肺兩臟的關系密切。

  《內經》中還提到:“胃之大絡,名曰虛裡,貫膈絡肺,出於左乳下,其動應衣,脈宗氣也。”所以臨床上可根據“虛裡”處(相當於心尖搏動部位)的搏動狀況測知宗氣的強弱。若宗氣不足,則可出現氣短,喘促,呼吸急促,氣息低微,肢體運動不便,心臟搏動無力或節律失常等癥。由於宗氣與心肺密切相關,故其病變多從此二臟辨證論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