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子宮頸部的常見惡性腫瘤。常簡稱宮頸癌。居婦女惡性腫瘤的首位。以白帶及月經過多、不規則陰道出血、性交後出血、腰腹作痛為主要臨床表現。本病多發生於30歲以上婦女,40~60歲為高發年齡,早婚多產者發病率高。中醫學無宮頸癌病名。

  宮頸癌的發病與宮頸創傷、性生活頻繁、包皮垢刺激及激素失調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有關。中醫學認為,多由情志失和,肝鬱氣滯,血行不暢,加以經期產後不註意個人衛生,濕熱毒邪蘊結於胞門所致。根據臨床癥狀,,結合陰道鏡檢、熒光顯微鏡檢、細胞學塗片檢查及活組織病理檢查等可獲確診。

  宮頸癌早期及有手術適應癥者,應首先考慮手術治療,術後配合中醫藥治療。但近年來在有放射治療的條件下,宮頸癌的治療有以放射治療為主配合化療、中醫藥治療的綜合治療傾向。對於晚期或無手術指征患者,一般以中醫藥治療為主,配合放療、化療。

  宮頸癌的中醫藥治療,多采用辨證分型治療及專方專藥治療兩種。常見證型有:①肝鬱氣滯。常見於早期。證見胸脅少腹脹滿,心情憂鬱,心煩易怒,渾身竄痛,月經提前,白帶增多,口苦咽幹,小便短黃,舌邊尖紅,苔薄白,脈弦澀。治宜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方用丹梔逍遙散加減。②溫熱瘀毒。常見於早、中期。證見白帶增多,色如米泔,或粉污,惡臭,少腹脹痛,口幹苦,小便黃赤,大便幹燥,陰道不規則出血或性交後出血,舌紅或暗紅,苔白膩或黃膩,脈滑數。治宜清熱除濕、解毒化瘀,方用丹參散和龍膽瀉肝湯加減。③肝腎陰虛。常見於中晚期及放療、化療後。證見頭暈耳鳴,目眩口幹,腰膝酸痛,手足心熱,失眠多夢,經期延長,量多,或不規則陰道流血,帶下惡臭,狀如肉汁,小便澀痛,大便幹結,舌紅、苔薄白或花剝,脈細數。治宜滋補肝腎,佐以解毒,方用知柏地黃湯加減。④脾腎陽虛。常見於中晚期及放療、化療後。證見神疲乏力,腰酸背困,面色蒼白,畏寒納呆,少腹墜痛,帶下淋漓不斷,清稀腥臭或陰道流血量多,舌淡,苔白,脈沉細而弱。治宜健脾溫腎、補中益氣,方用附子理中湯合補中益氣湯加減。

  常用的專方專藥有北京的治宮頸癌方、湖北的治宮頸癌一號煎、沈陽的宮頸一號。常用於治療宮頸癌的藥物有墓頭回、土茯苓、山豆根、白花蛇舌草、莪術、白英、敗醬草、木饅頭等。

  另外對宮頸癌的外治已取得較好的療效。如從陰道給藥有江西的三品餅、桿藥物堆切療法;北京的宮頸癌協定方;天津的宮頸癌釘、宮頸癌散;沈陽的宮頸3號、宮頸4號等。此外,尚有用新制劑莪術註射液、斑蝥註射液治療宮頸癌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