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法之一,運用具有攻逐水飲作用的藥物,使體內積水從大便排出的治法。又稱峻下逐水。逐水法作用峻烈,能使體內積水迅速排出體外,以消除積水腫脹。適用於水飲停留在胸腹、體質強壯、正氣未虛的裏實證,證見胸膈脹滿,鼓脹,水腫,小便不利,呼吸氣粗等。常用甘遂、大戟、芫花、商陸、牽牛子、葶藶子等藥,代表方劑有十棗湯、控涎丹。

  逐水常與行氣、利水等法配合使用,如證見水腫腹脹,口渴,氣粗,腹堅,大小便秘,脈沉數有力,形氣俱實者,常配青皮、陳陳皮、木香等藥,行氣逐水,方如舟車丸。如證見遍身水腫,喘息口渴,二便不利,常配木通、澤瀉、椒目、羌活等藥,疏風透表,通利二便,方如疏鑿飲子。

  臨床上註意以下幾點:①逐水法所用藥物多有毒性,作用峻烈,一般作丸、散使用;②為避免損傷正氣,見效即止,不可連續使用,必要時可以間隔使用,也可先從小劑量開始,根據病情逐漸加大劑量,以患者能耐受為度;③甘遂、大戟、芫花忌與甘草同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