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間,以小便頻數,尿急而澀痛,小腹拘急為主要癥狀的婦科病證。是妊娠期常見疾病之一。多因感染濕熱之邪,膀胱氣化失司,水道不利而致。治療以清熱利尿為主。

  有關子淋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金匱要略》。隋代《諸病源候論》始提出“子淋”的病名。明代王肯堂《證治準繩》認為子淋為濕熱所致;清代張璐《張氏醫通》將子淋的病因病機及治法方藥進行瞭比較全面的總結。

  子淋為病,多因孕期不註意衛生、濕熱之邪侵襲襲膀胱,或過食辛辣、蘊生內熱、熱移膀胱,或素體陰虛火旺、熱移下焦而致。其癥狀表現與西醫的膀胱炎、腎盂腎炎等疾病相似。

  子淋的治療應根據小便頻急、澀痛的程度,小便顏色並結合兼證、舌苔、脈象辨證論治。常見者有:①實熱子淋。孕後小便頻急短赤,淋漓澀痛,面赤心煩,口舌生瘡、口幹口燥,舌尖紅、苔薄黃,脈滑數。治宜清熱瀉火、利尿通淋,方用導赤散加減。②濕熱子淋。尿痛、尿頻、尿急,尿色黃濁,灼熱刺痛,口幹欲飲,胸悶食少,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宜清熱利濕、通淋止痛,方用加味五苓散加減。③陰虛子淋。孕後小便頻數,淋漓刺痛,小便黃赤,午後潮熱,兩顴紅赤,心煩不寐,手足心熱,舌紅少苔或薄黃而幹,脈細數。治宜滋陰潤燥、通淋止痛,方用知柏地黃湯加減。

  子淋應盡量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預後良好。如治療不徹底或愈後反復發作,則會因正氣損傷,病情愈加復雜而纏綿難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