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義和團運動後的農民起義領袖。號尚卿。直隸廣宗縣(今屬河北)東苕村人。1894年(光緒二十年)春,廣宗知縣和外國傳教士議定由當地人民負擔“教案賠款”,景廷賓兩次聚眾抗拒,提出“中國人不納洋差”。同年秋,新任知縣強行攤派“教案賠款”,浮收兩倍以上。景廷賓召集群眾抗議,明確表示地丁捐款,概不繳納,並組織各村聯莊會武裝自衛。1902年3月3日,清政府調兵攻打東苕村,景廷賓率眾起義,因眾寡不敵,被迫轉移。4月,他在巨鹿縣廈頭寺自稱“龍團大元帥”,豎起“官逼民反””,“掃清滅洋”大旗。義軍以金、木、水、火、土、中字編列為營,最初不過兩三千人。4月間進駐廣宗縣件隻村後,各地人民紛紛響應,隊伍迅速擴大至三四萬人。起義軍抗清軍,攻教堂。在攻打威縣獨傢莊天主堂時,處死瞭作惡多端的法國神甫羅澤溥,又同附近各縣的農民聯莊會及豫、魯邊界的義和團力量遙相呼應,形成一支橫跨直、魯、豫三省二十四縣的十六萬人的起義大軍。直隸總督袁世凱立即加派清軍開赴冀州、廣宗,大規模鎮壓起義軍,並由德、法、日侵略軍六千餘人“助剿”。5月,景廷賓率領義軍同官軍在件隻村激戰,義軍損失慘重。為瞭保存實力,景廷賓率軍向河南臨漳轉移,又同清軍遭遇,兵敗被捕。7月,袁世凱命將景廷賓解到羅澤溥被殺的威縣凌遲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