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茨瓦納共和國是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傢。獨立前稱貝專納保護國。面積58.2萬平方公裡,人口105萬(1984年估計)。地處南非高原中部的卡拉哈裏盆地,南和東南與南過相連,西與納米比亞毗鄰,北與尚比亞、納米比亞交界,東和東北與辛巴威接壤。全國有恩瓜托等8個主要部族。主要居民是茨瓦納人,居民多數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官方語言為英語。首都哈博羅內。(見彩圖)

博茨瓦納議會大廈

  早期歷史 早在鐵器時代,茨瓦納人的祖先就在今南非德蘭士瓦西南部建立瞭定居點。他們向各處擴展,在今非洲南部東至德拉肯斯山脈、西至卡拉哈裡沙漠的廣闊地帶都有茨瓦納人居住。19世紀初,茨瓦納諸部落主要定居在貝專納境內。

  英國殖民者入侵 19世紀20年代,英國的傳教士和佈爾人,先後進入貝專納,並開始爭奪該地。茨瓦納人民為抵抗殖民者入侵進行瞭鬥爭。貝專納最大部族恩瓜托族的酋長卡馬三世同其他部族的領袖一起,在同佈爾人的鬥爭中,求助於英國人。英國人認為貝專納是通向非洲內陸的通道,為瞭抵制德國人從納米比亞發動襲擊,和阻止德國人和佈爾人可能的聯合行動,就以維持秩序為名,驅逐瞭入侵的佈爾人,於1885年以莫洛波河為界,將其南部地區劃為直轄殖民地,稱英屬貝專納;將其北部地區劃為保護國,稱貝專納保護國。1890年,英國派高級專員實行統治。1895年,英國將英屬貝專納並入開普殖民地。1910年,英屬貝專納和開普殖民地都歸屬南非聯邦,由英國駐南非聯邦總督派專員管轄。1889年,英國殖民者C.J.羅得斯創建瞭不列顛南非公司,開始向北擴張,1894年企圖將貝專納並入該公司,遭到茨瓦納人民的共同反對。卡馬三世和另兩個酋長於1895年赴倫敦向維多利亞女王提出申訴,結果達成協議,在讓出一片通向北方的地帶供該公司建築鐵路的條件下,貝專納北部仍保留為英國的保護國。

  民族獨立運動 在英國統治下,貝專納的北部(即博茨瓦納)保持瞭原有的8大部族,各土著酋長仍為各自部族的領袖。但各部族的組織實際上是殖民當局的服務機構。1920年成立土著咨詢會議(後改為非洲人咨詢會議)和歐洲人咨詢會議。1951年又設置聯合咨詢會議,但最高統治權仍屬英國派駐的專員。貝專納保護國成瞭為英國和南非白人提供廉價勞動力、農畜產品和礦產原料的供應者和商品推銷地,本地的工農業得不到發展。占統治地位的英國殖民者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同南非的白人資產階級有密切的聯系。貝專納保護國的對外貿易、關稅等都受南非的嚴格控制。20世紀初南非提出要兼並貝專納,貝專納人民為擺脫被壓迫被剝削的地位,反對南非的兼並陰謀,為爭取民主自由和自治而展開瞭持續的鬥爭。1960年12月,英國殖民當局為繼續維護其殖民統治,頒佈瞭新憲法,實行種族隔離,剝奪廣大人民的選舉權。新憲法遭到人民群眾的激烈反對,從而掀起瞭爭取民主權利、要求政治獨立的群眾運動。1965年3月3日英國宣佈貝專納實行內部自治。1966年9月30日貝專納取得獨立,改稱博茨瓦納共和國,仍留在英聯邦內。

  獨立後的博茨瓦納 博茨瓦納獨立後,一直由博茨瓦納民主黨(獨立前稱貝專納民主黨,1962年初成立)執政。該黨綱領提出瞭民主、發展、自力更生和團結的建國原則。它要求徹底擺脫殖民統治,取得政治上和經濟上的獨立發展,消除種族歧視。

  首任總統S.卡馬是卡馬三世之孫,博茨瓦納民主黨的創始人和主席。1980年7月卡馬總統去世,原副總統Q.K.J.馬西雷繼任總統。

  博茨瓦納獨立以來,民族經濟有較大的發展。對外奉行不結盟政策,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支持南部非洲的民族解放事業,主張非洲國傢之間的團結。

  1975年11月6日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