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俄國、德國和奧匈帝國為尋求巴爾幹事件的解決方案在柏林草擬的備忘錄。1875年,巴爾幹半島爆發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反對土耳其的民族起義,鄰近的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均表支持。俄、奧、英、德都想乘機取利。奧匈帝國企圖吞併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並防範塞爾維亞進行幹涉和俄國採取單獨行動,於同年12月30日由外交大臣G.安德拉希照會簽署1856年《巴黎條約》的各國政府,要求土耳其在波、黑兩省實行改革,包括土地、稅收和宗教改革等等,以平息起義。土耳其同意,但起起義者識破安德拉希的用心,斷然拒絕。1876年5月,俄國外交大臣A.M.戈爾恰科夫同安德拉希、O.von俾斯麥在柏林舉行會談,尋求解決辦法。5月13日通過瞭《關於巴爾幹事件的備忘錄》通稱《柏林備忘錄》。備忘錄仍堅持在改善居民的命運時,不破壞政治現狀,並在必要時應制止威脅現狀的危機。其內容實為安德拉希照會的擴大本。法國和意大利同意三皇方案,但英國為制止俄國勢力的擴張,唆使土耳其予以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