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

  古代希臘唯心主義哲學傢。生於雅典貴族傢庭。曾師事蘇格拉底,深受其影響。青壯年時期遊歷地中海周圍的許多地區,其中包括埃及和西西裡島。與敘拉古僭主狄奧尼西奧斯父子有過長期交往,曾寄希望由他們實現其治國理想。西元前386年前後後在雅典近郊開設哲學學園(阿卡德米),從此邊執教邊著述,直到病逝。

  現存柏拉圖的著作20多部。其著述無論對哲學的發展還是對社會政治史的研究都有巨大影響。柏拉圖哲學體系的核心是唯心主義的“理念論”。他的社會政治觀點集中體現在《理想國》和《法律篇》中。他參照斯巴達的政治制度構想瞭克服當時希臘許多城邦所面臨的重要矛盾的方案。他認為,“理想國”按照嚴格的社會分工,由三個等級組成:第一個是執政者等級,即富有理性和知識的哲學傢,負責教育人民和治理國傢。第二個是保衛者等級,即武士,負責保衛國傢。第三個是供應營養等級,即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等自由民,負責生產和供應生活資料。至於奴隸,隻被看作會說話的工具。國傢的主要職能是實現正義。《法律篇》對上述方案作瞭修改,提出瞭法治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