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區軍閥派系之一,以陸榮廷為首的桂軍集團。控制廣東、廣西、湖南三省。主要人物有陳炳焜、譚浩明、莫榮新、沈鴻英等。

  辛亥革命後,陸榮廷先後任廣西副都督、都督。1913年又兼任民政長,將省會由桂林遷往南寧,打著“桂人治桂”旗號,獨攬廣西軍政大權。1916年3月乘護國戰爭之機,宣告廣西獨立,並向湖南進軍。7月派兵入廣東,繼而任廣東督軍。次年陸被北洋政府任命為兩廣巡閱使,其部屬譚浩明、陳炳焜分別任廣西和廣東督軍。從此操縱兩廣廣軍政大權,把桂軍擴充到五萬人,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一派軍事勢力。

  1917年7月,段祺瑞復任國務總理後,拒絕恢復國會與《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孫中山揭起護法旗幟時,陸榮廷等桂系軍閥一面利用護法名義對抗段祺瑞的“武力統一”政策,派兵入湖南參加護法戰爭;一面又與吳佩孚等直系勢力暗中謀和,並利用政學會分子等國會議員,改組廣州護法軍政府,排斥孫中山出廣東,把持瞭軍政大權。1920年8月駐閩粵軍在孫中山號召下,回師廣東,到10月下旬,桂軍戰敗退出廣東。次年6月,孫中山動員粵、滇、黔、贛各軍入桂討陸。經過兩個多月的交戰,粵滇各軍占領南寧和桂林,陸榮廷逃往上海。1922年陸榮廷的舊部林俊廷、韓彩鳳等利用陳炯明叛變的時機,以“自治軍”的名義,占據廣西的城邑和要地。9月陸榮廷回龍州就任北洋政府任命的“廣西邊防督辦”,次年12月又進南寧就任“督理廣西軍務”,企圖恢復舊桂系的統治。但此時桂系內部分裂加劇。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後,廣東革命形勢日益發展,廣西人民也掀起瞭反軍閥的鬥爭。駐在梧州一帶的桂軍首領李宗仁和黃紹竑,接受廣州革命政府的領導,分別就任“廣西討賊軍總指揮”和“定桂軍總指揮”的職務,通電討陸,率部於6月占領南寧和左右江各縣。不久陸榮廷再次通電下野,逃離廣西。次年沈鴻英部也在桂林等地被擊潰。至此,以陸榮廷為首領的桂系軍閥統治結束。

  舊桂軍將領劉震寰曾率部參加驅逐陳炯明,留駐廣東境內,並把持瞭一部分軍政和稅收大權。1925年同滇軍首領楊希閔發動推翻廣州革命政府的叛亂,6月中旬被廣東革命軍隊消滅。此後,以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等為首的桂軍長期統治廣西,並以這裡為據點與蔣介石等爭奪統治權,被稱為“新桂系”,屬於國民黨統治時期的派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