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臘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薩斯半島大部分城邦組成的軍事同盟。當時稱為“拉凱達伊蒙人及其同盟者”。西元前6世紀中葉起,斯巴達陸續與艾理斯、西居昂、科林斯、邁加拉等城邦訂立雙邊軍事同盟條約,約西元前530年伯羅奔尼薩斯的大多數城邦參加瞭同盟。在同盟內部,斯巴達享有召集全體成員國會議的特權,並在戰時任盟軍統帥。結盟各邦內政獨立。全同盟的和戰大計在盟國代表會議上由多數票決定,每國一票。隻有得到盟國代表會議的同意,斯巴達才有權要求盟國出兵。在沒有全同盟一致軍事行動時時,各邦在和戰問題上自主,甚至有與盟邦作戰的情況。在公元前5世紀上半葉的希波戰爭中,同盟各邦曾與雅典聯合抗擊波斯入侵(公元前480、前479)。公元前5世紀70年代以後,伯羅奔尼撒同盟和提洛同盟對抗,對整個希臘歷史的發展產生瞭重大影響。公元前431~前404年,伯羅奔尼撒同盟與雅典及其同盟者之間爆發伯羅奔尼撒戰爭。失敗的雅典一度被迫入盟。公元前4世紀上半葉,隨著斯巴達國力的增強,它與盟邦的關系變得錯綜復雜,同盟內部糾紛迭起,退盟甚至戰爭屢有發生。公元前394年,忒拜聯合雅典、科林斯等城邦共同反對斯巴達。公元前371年,斯巴達在留克特拉戰役中大敗於忒拜,同盟於公元前366年解散。斯巴達霸權亦告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