Л.И.勃列日涅夫

  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66~1982),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1960~1964,1977~1982)。1906年12月19日生於烏克蘭卡緬斯科耶(今第聶伯羅捷爾任斯克市)一個冶金工人傢庭。19919年進當地古典中學預科。1921年畢業,進鋼鐵廠當鉗工。1922年入冶金技術學校。1923年到庫爾斯克土地規劃和土壤改良中等技術學校學習,加入共青團。1927年畢業,在庫爾斯克任土地規劃員。後到烏拉爾工作,擔任區土地處副主任和區蘇維埃執委會副主席。1930~1931年在莫斯科季米裡亞捷夫農學院學習。1931年初任烏拉爾州土地管理局副局長。1931~1935年就讀於第聶伯羅捷爾任斯克冶金學院。1931年10月加入聯共(佈)。1935年任捷爾任斯基冶金工廠工程師。1937年當選為第聶伯羅捷爾任斯克市蘇維埃執委會副主席。1938年任聯共(佈)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委宣傳部長,次年任州委書記。蘇德戰爭期間在前線從事政治工作,歷任南部方面軍政治部副主任、十八集團軍政治部主任和烏克蘭第四方面軍政治部副主任。1943年獲少將軍銜。1946年起任烏克蘭共產黨查波羅什州委第一書記。1950年調任摩爾達維亞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1952年在聯共(佈)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接著當選為蘇共中央主席團候補委員和中央書記。1953年3月И.В.斯大林逝世後調任蘇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獲中將軍銜。1954年起任哈薩克共產黨中央第二書記,翌年任第一書記。1956年在蘇共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上再次當選為中央委員,並重新擔任中央主席團候補委員和中央書記。1957年起為中央主席團委員。1960~1964年任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1964年10月起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1966年改稱總書記)。1975年獲大將軍銜。翌年獲蘇聯元帥軍銜。1977年起兼任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和國防會議主席。1982年10月11日病逝於莫斯科。

  在勃列日涅夫擔任蘇共和蘇聯國傢最高領導人期間,蘇聯的經濟實力有所增長,後期經濟發展速度下降。由於片面強調發展重工業和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1967年提出蘇聯正處在“發達的社會主義階段”,旨在糾正前任Н.С.赫魯曉夫關於“全面建設共產主義”的提法。對外推行霸權主義政策,1968年出兵捷克斯洛伐克,1978年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1979年出兵阿富汗,受到國際輿論的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