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歷史地名,在汝拉山脈和巴黎盆地東南端之間,為萊茵河、塞納河、盧瓦爾河和羅納河之間的通道地區。多指17~18世紀的法國勃艮第省,另指歷史上幾個以勃艮第命名的國傢。

  5 世紀初屬於東日爾曼部落的勃艮第人佔據索恩河與羅納河下遊流域及瑞士西部,建立第一個勃艮第王國,436年被羅馬人滅亡。5世紀中葉勃艮第人在薩伏依重新崛起,後擴展到整個羅納河、索恩河流域,534年被法蘭克人征服併入法蘭克王國。

>  9世紀下半葉法蘭克王國解體,分裂為上勃艮第王國(瑞士西部、弗朗什孔泰)和下勃艮第王國(普羅旺斯、阿萊拉特)。934年上勃艮第和下勃艮第聯合組成第2個勃艮第王國,1033年被神聖羅馬帝國並吞。

  9世紀由理查德伯爵建立的勃艮第公國,包括法國中部和東部一些地區。腓力二世(大膽者)當政時期(1363~1404)勃艮第公國的軍事和政治勢力有所擴展,獲得瞭佛蘭德、阿圖瓦、弗朗什孔泰以及其他地區;腓力三世(好人)當政時期(1419~1467),又獲得瞭佈洛涅伯爵領地、盧森堡以及尼德蘭的一部分和皮卡第。查理公爵(大膽者)當政時期(1467~1477),勃艮第公國的勢力達到頂峰,並與法國爭雄。1477年查理在南錫戰役中被瑞士擊敗,勃艮第公國逐漸被法國和哈佈斯堡王朝瓜分。

  勃艮第伯國(又稱弗朗什孔泰),1002年為自由伯爵領地。1384年歸於勃艮第公國。1678年被法國路易十四所征服。法國大革命後,勃艮第省建制撤銷,這一地區劃分為科多爾、索恩-盧瓦爾、約訥3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