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烏克蘭第二大城市和最大的工業、交通中心,哈爾科夫州首府。位於北頓涅茨河支流哈爾科夫河、洛潘河與烏達河匯流處。面積303平方公裡。人口155.4萬(1985)。1655年建為要塞。1780~1796年為哈爾科夫總督管區,因處於通往莫斯科、彼得堡、克裏木和高加索貿易路線上的有利位置,18世紀中葉發展為俄羅斯南部重要的手工業和貿易中心。19世紀後半葉隨頓巴斯煤田的開發和鐵路的修築,陸續建立起煉鐵廠、機車廠、礦山機械廠、農產品加工廠等。1918~1934年曾為為烏克蘭首府。

  蘇聯西南部重要工業中心。機械制造與金屬加工、食品加工等工業發達,其產值合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85%以上。機器制造業規模僅次於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動力機械、運輸機械、農業機械、礦山機械、電器設備制造在蘇聯均居重要地位。主要工廠有基洛夫汽輪機廠、列寧重型電機廠、拖拉機廠、運輸機器制造廠、發動機制造廠、飛機廠等。動力供應主要靠火電站,由舍別林卡氣田輸入天然氣。

  蘇聯西南部交通中心。是僅次於莫斯科和列寧格勒的大鐵路樞紐,有8條鐵路交匯於此,北通莫斯科,西達基輔,東與古比雪夫鐵路相聯,南抵頓涅茨克和紮波羅熱工業區。是蘇聯歐洲部分主要公路樞紐。輸入鋼鐵、煤炭和木材等,輸出各種機械。有20多條航空線通莫斯科、列寧格勒等地。市內還建有地下鐵道。

  烏克蘭商業和文化中心。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最著名的是高爾基大學和道庫恰耶夫農學院。還有歷史博物館、自然博物館、天象儀館等。全市分為莫斯科區、列寧區、十月區等9個區。市中心有著名的劇場、旅館、餐廳、百貨公司等。蘇梅街、斯維爾德洛夫街、莫斯科大街是主要街道。許多重要工廠都分佈在東郊。北郊多公園、別墅和療養院。60年代以來在城郊薩爾托夫斯基、阿歷克謝耶夫卡、帕夫洛沃波列等地建立瞭一系列大居住區。彼切涅吉水庫和克拉斯諾奧斯科爾斯科耶水庫為城市主要水源,有輸水管道通往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