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亞、非交接地帶。西瀕地中海,東鄰敘利亞、約旦、北界黎巴嫩,西南與埃及接壤,最南端臨亞喀巴灣。面積27090平方公裡(1947年11月分治前),人口約450萬(1984)。居民主要為阿拉伯人和猶太人。

  自然條件 地處阿拉伯高原西北部,境內有許多呈南北走向的斷裂帶,其中東部的約旦河斷陷谷地規模最大。它北起胡拉湖,南止亞喀巴灣,約旦河與死海分佈其間。西部延伸著寬窄不一的地中海沿沿岸平原,其北部稱阿卡平原,南部稱巴勒斯坦平原,土質肥沃,並有灌溉之利,是重要農業區。中部為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脈構成的高原區,海拔500~1000米,地勢由北向南逐漸傾斜。高原南部比較平坦,屬內格夫沙漠;北部加利利高原上的梅龍山海拔1208米,為全境最高峰。重要河流有約旦河,發源於黎巴嫩與敘利亞交界處的謝赫山,南流經太巴列湖註入死海,全長360公裡。太巴列湖又稱加利海或金奈勒特湖,是境內最大淡水湖,周圍也是重要農業區。境內其他河流均較短,多西流入地中海。(見彩圖)

約旦河上遊景觀

  該區屬地中海氣候。沿海平原和中部高原區氣候比較溫和濕潤;東部河谷地帶與南部高原地區,夏季炎熱幹燥,如地中海沿岸的海法,7月平均氣溫28℃;中部高原上的耶路撒冷23.3℃;而位於東部谷地死海附近的埃裡哈氣溫則高達31.1℃。冬季,耶路撒冷1月平均氣溫8.8℃;沿海與河谷地帶氣溫較高,在14℃左右。全區降水量南北也有差異,北部高地年降水量1000毫米,沿海平原和中部高原400~700毫米,東部谷地和南部內格夫地區不到200毫米。全年降水大部分在冬季,夏季非常幹燥。

  約旦河谷和南部高原的土壤主要是瘠薄的鹽漬土。北部和中部高原是土質較肥、蓄水性好的鈣質土,可種植谷物與牧草。沿海平原主要是土層肥厚、蓄水豐富的石灰質沙性土壤,適宜於種植柑橘等果樹。

  境內礦藏豐富。死海蘊藏著非常豐富的氯化物和溴化物,估計藏量分別為480億噸和9.8億噸。南部高原有大量的磷酸鹽,蘊藏量約2.5億噸。還有石油、瀝青、銅、硫磺、石英砂、石膏和花崗巖等。

  發展簡史 約公元前3000年,迦南人在沿海和河谷地帶定居,從事農牧業生產。公元前1400年希伯來人移入,公元前1000年前後,猶太人首領大衛統一希伯來部落,建立以色列猶太王國,定都耶路撒冷。後又經多次變遷,至公元前1世紀被羅馬人占領。猶太人大量流散到世界各地。公元7世紀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此後,巴勒斯坦居民大多數為阿拉伯人。自16世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為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1917年淪為英國委任統治地。同年發佈“貝爾福宣言”。1947年聯合國通過“巴勒斯坦分治決議”,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對耶路撒冷市實行國際化(176平方公裡)。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宣佈成立。第二天即爆發戰爭,以後又爆發1956年、1967年和1973年3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先後占領瞭巴勒斯坦地區和周圍阿拉伯國傢的近1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100多萬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被趕出傢園。1965年1月以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導巴勒斯坦人民一直在堅持軍事、政治鬥爭,以爭取民族權利和國傢獨立。

  經濟地理 農業在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大部分居民以農業為生。全區有可耕地120萬公頃,占總面積44%,已耕地90萬公頃,占可耕地面積3/4,水澆地隻有4萬公頃,僅占耕地面積4.4%。農作物有谷物、柑橘和橄欖等。尤以盛產柑橘聞名於世,主要產區在海法到加沙之間的沿海平原。全地區有5萬公頃的各種果園,生產大量柑橘和檸檬,還生產葡萄、無花果、杏、李、香蕉、扁桃、蘋果、桃、石榴、西瓜和椰棗等。巴勒斯坦還盛產油橄欖,年產量1~4萬噸,主要用作榨橄欖油。谷物主要是小麥、大麥和玉米,主產區在沿海平原和內陸高原上。牲畜主要有牛、羊、馬、騾、驢和駱駝等;還有養雞和養蜂業。沿海和湖泊水產也占有重要地位,有沙丁魚、比目魚、鱈魚和沙魚等,年捕獲量在5000~10000噸。

  主要工業有肥皂、面粉、卷煙、榨油、食品、紡織、服裝、鉆石加工和手工藝品制作;還有玻璃、陶瓷品、制革、傢具和印刷等工業部門。以色列還建立瞭電機制造、電子儀器和運輸裝備等新型工業部門,並大量生產軍火。

  區內外貿易興旺,出口以柑橘為主,約占出口總額3/4;還出口肥皂、扁桃、玉米、大麥、芝麻、西瓜和羊毛等。進口主要為食品、煙葉、紡織品和各種機器。中東的一部分石油也通過本區地中海沿岸港口轉運出海。貿易主要對象是美國、英國、聯邦德國、埃及、敘利亞、意大利、法國、比利時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國。旅遊收入占有重要地位,被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奉為“聖城”的耶路撒冷,每年不但有大批朝聖者至此朝覲,而且也吸引許多旅遊者,人數可達100多萬,年收入7~8億美元。

  交通運輸業較發達,現有公路1萬多公裡,鐵路500多公裡,聯系耶路撒冷、特拉維夫-雅法、海法、比爾謝巴等城市,並通鄰國。主要港口有地中海沿岸的海法、特拉維夫-雅法、阿什杜德和加沙,亞喀巴灣岸的埃拉特等。有盧德、海法、加沙、太巴列和卡蘭迪亞等機場,其中盧德為國際機場,有通往美國、加拿大、埃及、南非與歐洲等多條國際航線,年客運量達100多萬人次,是重要的國際客貨運中轉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