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南北交通樞紐,五指山地區文化中心。位於海南島中南部,五指山西南麓,保亭縣西北。面積1154.1平方公裡,人口9.39萬。通什系由黎語音譯,當地讀如“通雜”,是樹下田之意。原屬保亭縣地。保亭縣置於1936年。1952年成立黎族苗族自治區時,首府原在樂東縣抱由鎮。1953年自治區改為自治州,首府遷通什鎮。1959~1962年,通什鎮一度同為保亭縣駐地,1962年通什從保亭縣劃出,為自治州直轄鎮,保亭縣治亦遷往保城鎮。1986年由鎮升為通什市。市境群山環抱抱,地形起伏,最高點為生毛嶺,海拔1374.4米,次為阿陀嶺,海拔1006米,均為花崗巖組成的雄偉山體。昌化江支流南聖河流經,將山城分成兩半。屬熱帶季風氣候區,幹濕季分明。因地處海南最大暴雨中心邊緣,且常受臺風襲擊,不利於生產。20世紀50年代以前,通什僅為五指山區的茅草圩,交通閉塞,野獸出沒,瘧疾猖獗。經40多年來的建設,已發展為初具規模的新城市。工業有木材加工、機械、水泥、橡膠、皮革等。市境西南建有水電站。商業發展迅速。自1954年海榆中線通車後,交通運輸已深入五指山腹地,通什成為聯結海南島南北交通的中心。市內建有醫院、學校、文化、廣播、電視、體育事業也有較大發展。

通什市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