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最大的一處壇廟建築。原為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禱豐收的地方。位於北京外城永定門內東側。創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名天地壇,嘉靖九年(1530)增建皇穹宇和圜丘壇,立四郊分祀之制,改稱天壇。壇牆兩重,北圓南方,象徵“天圓地方”。總占地273萬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祈年殿,還有回音壁、三音石、雙環亭、丹陛橋、七十二廊、齋宮、神樂署等。祈年殿原名大祀殿、大享殿,下部為漢白玉砌築的圓形三層壇體,上建鎏金寶頂三重簷攢尖式屋頂並覆深藍色琉璃瓦瓦圓形大殿,殿高38米,直徑30米,殿圓形,乃因天圓;瓦藍色,象征藍天。殿內支柱的數目,亦按天象設計。皇穹宇是祭天牌位之處。為鎏金寶頂單簷藍瓦攢尖頂圓形建築。殿外圍以圓形垣墻,高約6米,圓半徑約32.5米,內側壁面整齊光潔,是為回音壁。圜丘壇又名祭天臺,每年冬至皇帝在此祭天。壇圓形分三層。壇面每環的石塊和欄桿、臺階的數目都是九或九的倍數,象征神話傳說九重天。天壇曾遭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嚴重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多次修整。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壇祈年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