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荊州地區轄市,中國棉花高產縣市之一。位於省境中部,漢江北岸。面積2622平方公裡;人口153.34萬。原為天門縣,1987年改為縣級市。市境屬江漢平原,北部為海拔50米左右的剝蝕平原,為第四紀紅黃土所覆蓋,是稻、麥產區;中部為天門河窪地帶,有串珠狀湖泊分佈,為稻田、水產養殖和桑蠶集中地帶;南部為漢江河漫灘平原,海拔一般20~25米左右,多為沙質壤土,為主要產棉地帶。全市有耕地12萬公頃,旱地占70%以上。農業以棉花生產為主。工業有紡織、農機、化肥、農農藥、農產品加工等部門,集中於市區與嶽口、皂市2鎮。所產天門塑料花和“天門絹”馳史中外。市境有大型巖鹽礦群,總面積138平方公裡,總儲量148億噸。漢江、天門—漢北河2航線和漢(口)宜(昌)等公路構成水陸交通網。天門是湖北省華僑集中地區,華僑多分佈於新加坡,以從事鑲牙、牙醫為主。天門是中國古代著名茶葉研究傢、《茶經》作者陸羽的故鄉,市區建有紀念亭,留有古石碑、文學泉(亦名三眼井)等遺跡。市區有南北朝時所建白龍寺。皂市鎮附近有明“竟陵學派”主將鐘惺墓。天門為荊州花鼓戲發源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