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轄縣,重要農業縣。位於沅江下遊。湘西山地到濱湖平原之間的過渡地帶。面積4441平方公裡,人口94.91萬。縣府駐城關鎮。漢為臨沅縣,東漢分置沅南縣,隋廢入武陵縣,宋析置桃源縣。明隆慶年間(1567~1572)開發五湖,發展瞭境內的糧、豬生產,並推廣種植棉花與柑橘。縣境位於雪峰山和武陵山餘脈呈鉗形裹挾的紅層盆地;沅江流貫中部,地勢朝中、東部傾斜敞開。山地丘陵占全縣總面積的76%,崗地平原為22.5%。年產商品糧12.5萬噸以上,食油1000餘噸,,出欄肉豬約30萬頭,在全省均居前列。“桃源大種雞”為優良的肉蛋兼用型。礦產有20多種,塢、銻等有色金屬礦藏豐富,金礦約占全省大中型金礦床的2/5。工業以輕紡為主,兼有農機、建材、化肥、食品等部門。用桃花巖(結晶生物灰巖)制作的彩石和高級裝飾品及用桃源石(包括瑪瑙、石髓等)雕琢成的各種工藝品,享有傳統聲譽。縣境扼湘北通往湘西要道,臨河邑鎮歷來為沅江流域木材及農副產品集散地。隨現代交通發展,公路運輸溝通相鄰各地。桃花源位於縣城西南15公裡的沅江南側,地表出露灰綠色淺變質板巖,受斷層控制並經流水侵蝕切割,形成峭陡幽邃的丘壑地形。自唐宋至明清歷代仿陶淵明記述意境,修造觀、祠、橋、亭、掩映於茂林修竹之間,成為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