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北部農業發達縣之一。臨臺灣海峽北口。面積1200多平方公裡,人口120萬,僅次於臺北縣,居全省各縣第2位。縣府駐桃園市,與中壢市同為縣轄市。土地開發始於清雍正、乾隆間,因曾多植桃樹,舊稱桃仔園。初屬淡水廳,後分屬淡水、新竹2縣。日本佔據後,初隸臺北縣,後改桃園廳,又改隸新竹州。臺灣光復後,1950年始設縣,縣境地勢以中壢—桃園臺地為主體,自東南向西北海岸緩斜,本是淡水河主源大嵙崁溪入海所成的古沖積扇,後因大嵙崁溪自石門北折經臺北盆地今道入海,境內遂無較較大水道經行。年均溫約21℃,冬季雖受東北風影響較強,但氣溫不低於10℃;年降水量達2000毫米,夏雨較多。縣境古沖積扇上有無數“淄池”分佈,供蓄水灌溉之用。1928年桃園大圳建成,1963年石門水庫大壩竣工,水利條件大見改善。農業發達,以盛產稻米、柑橘、茶葉著名。桃園和中壢兩市近年工商業有較大發展。工業有煉油、化學、紡織、制茶、水泥等。桃園市為本島西部南北各主要交通幹線所經。臺灣最大機場──桃園機場設在桃園市西北大園鄉,自臺北市南下的高速公路有專用支線與機場聯接。中壢市有臺灣的中央大學,桃園市有私立中原大學。位於石門水庫區及其上遊的復興鄉是縣境高山族分佈區。石門水庫及其附近地區已成臺灣省北部一大遊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