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個直轄市之一。中國北方重要港口和綜合性工業城市。簡稱津。位於華北平原東北部,介於北緯38°33′~40°15′,東經116°42′~118°04′。北依燕山餘脈,東臨渤海之濱,除西北少部分與北京接壤外,其餘皆與河北省相鄰。天津地處海河5大支流交匯處,是北京通往東北、華東地區鐵路交通咽喉和遠洋航運的港口,有“河海要衝”和“畿輔門戶”之稱。天津作為沿海城市,背靠華北地區,在內外經濟合作交流中起著“中樞”作用。市境面積1.13萬平方公裡。1990年人口8778.5402萬(其中包括所轄5縣人口293.0334萬)。轄13區、5縣。

自然條件

  地質與地貌 天津地區在元古代前為中朝準地臺的一部分,至元古代開始海浸而沉積瞭厚層巖石,中外馳名的薊縣剖面即位於此,奧陶紀末全部成陸。中生代後,北部褶皺成山,南部相對下沉,有2000~3000米的湖相堆積層,大港油田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即形成於第三紀的湖相堆積層之中。

  市境地勢北高南低,除北部是燕山南側的山地外,其餘均屬沖積平原,為較發達的農業地區。薊縣北部山地是燕山山脈向東延伸的南翼,為海拔千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古長城即沿薊縣北部山嶺修建。其中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坡度平緩,土質較疏松,為發展果林和梯田種植之地。薊縣山地之南是開闊的平原。靠近山地是由洪積沖積扇組成的傾斜平原,呈扇狀分佈。平原組成物質從扇頂到扇緣、由粗到細、由砂礫到粘土,是糧、棉、油主要產區之一。傾斜平原往南是沖積平原,地勢低平,分佈許多大小窪淀,地下水位高。因排水不暢,常有季節性積水,易出現瀝澇災害,有的經治理,已成為“糧倉”。東南是濱海平原,地面高程不到2.5米,土壤含鹽量高,多辟為鹽田。地下有優質石油、天然氣及其他礦產資源。濱海平原以東有狹長灘塗。渤海位於淺海大陸架上,利於發展漁業。

天津市政區簡圖

  氣候 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冬半年受蒙古冷氣團控制,多西北風,氣溫較低,降水也少。夏半年主要受太平洋副熱帶暖高壓控制,以偏南風為主。氣溫升高,降水也多。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夏季降水量占76%;降水量年際變化大,多雨年和少雨年相差3~4倍。時有春旱。

  水文 區內河流以海河、薊運河為主。薊運河水系包括薊運河、潮白河、陡河等。海河水系有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及南、北運河(見京杭運河)等5大支流。由於上遊支遊眾多,且降水集中7、8月份,到夏季汛期,洪峰直湧海河,尾閭不暢,洪澇災害嚴重,致使海河成為歷史著名害河。

天津市海河鳥瞰

發展簡史

  市境是中國開發較早地區之一。戰國時期屬燕國。當時已使用鐵制工具,農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秦時北部分屬漁陽郡、右北平郡,西部和南部分屬廣陽郡、巨鹿郡。西漢初,天津南部屬渤海郡的章武、東平舒、文安等縣。北部屬漁陽郡泉州、雍奴縣及右北平郡無終縣。經濟上開始實行鹽鐵官營,章武、泉州為制鹽中心,制鹽業在全國占一定地位。東漢末年至隋,發展水運,開鑿河渠,促進瞭天津地區的經濟發展。唐代,以海河為界,北屬幽州,南屬滄州。706年開鑿連接海河和薊運河的平虜渠,南方糧米運抵漁陽,以供軍需。當時海口重鎮軍糧城為屯糧轉運樞紐。北宋時,海河為宋、遼界河,北宋一側沿河設有雙港寨、三女寨、河平寨、泥姑寨等據點,駐軍防守。當時天津一帶已開始興修水利、墾荒種稻。金代,海河以北屬中都路大興府武清縣,海河以南屬河北東路滄州青池縣和靜海縣。由於漕運和制鹽業的發展,在今南北運河與海河交匯處的三岔河口一帶迅速發展成交通樞紐,約於金貞祐二年(1214)建立瞭直沽寨。“直沽”是天津城市發展過程中最早出現的正式名稱。元朝,海河以北分屬薊縣、三河、寶坻、武清等縣,海河以南屬靜海縣。元延祐三年(1316)改直沽寨為海津鎮。明建文二年(1400)燕王朱棣率兵南下“靖難”,渡直沽,遂賜名“天津”(意即天子“車駕所渡處”)。永樂二年(1404)在三岔河口西南築城,置天津衛及天津左衛、天津右衛,合稱天津三衛。天津大規模“屯田”始於明代。清雍正三年(1725)改天津衛為直隸州。雍正九年(1731)升為天津府(轄天津、靜海、南皮、鹽山、慶雲、滄州等縣)。1913年廢府留縣。1928年改為直轄特別市。1930年河北省省會遷津,改為省轄市。1935年河北省省會遷往保定,天津再次改為特別市。

  元、明、清三代均建都北京,南方賦稅貢給,經由京杭運河北上,天津為入京咽喉;貨物商旅齊集於此,南運河沿岸商業興旺,經濟繁榮。制鹽業由煎鹽改為灘曬,產量日增,亦由天津集散,運銷黃河中、下遊各地。隨商業和手工業日益繁榮。天津逐漸發展為北方重要經濟城鎮。19世紀中葉,沿海航運擴大。今解放橋以下海河兩岸成為海運船隻進出碼頭,天津城的繁榮中心開始南移。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侵入天津,在獅子林橋以下的海河兩岸強行劃地開辟租界,加速瞭天津市中心南移,也加速瞭城市殖民地化。自1868~1937年的70年間,天津的外貿總值占全國1/10以上,進口以奢侈品和輕工消費品為主,出口以華北地區的農畜產品為主。

  19世紀以來,天津開始出現輕工業,多為外資經營,直到抗戰前夕,天津工業總產值中輕工業占84%以上。紡織工業的全部紗錠中,日商占2/3;卷煙工業以英商和日商占優勢;電燈、電車、自來水等公用事業則控制在英、法、比3國商人手中。日本侵占天津後,發展瞭一些工業,並利用天津作為掠奪華北物資的基地。

  1949年前,由於長期受封建統治和帝國主義侵略,天津城市存在截然不同的兩種區域:一是租界區,區內高樓大廈,道路平整;另一是勞動人民居住區,房屋低矮,街道狹窄泥濘,缺少排水設施,衛生條件差。而租界區各自為政,盲目建設,加之海河及京沈鐵路斜貫市區,河、道兩側來往的橋梁、地道少而狹窄,給城市交通造成很大困難。城市建設殘缺不全,佈局混亂。

天津市

人文概況

  人口與民族 天津市人口878.5402萬,其中市區占40%。全市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裡777人,以市區人口密度最大。市區中又以和平區人口密度最大,每平方公裡5.2萬餘人,河東區最小,為1.32萬餘人。

  全市有滿、蒙古、回、藏等29個少數民族,占全市人口的2.11%,以回族最多,滿族次之,除回族和滿族居住稍集中外,多是各民族雜居。

  經濟概況 天津市工業部門較齊全,農業生產有一定基礎,是華北地區經濟中心和全國14個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

  工業及其佈局 天津市是中國沿海古老工業基地之一。1949年前,工業結構不合理,工業技術裝備和經營管理落後。對外國資本依賴性大。1949年以後,已由以食品、紡織為主,發展成輕、重工業大體相等,部門較齊全的綜合性工業城市。1990年工業總產值達679.93億元,其中重工業333.01億元,輕工業346.92億元。

  ①機械工業。擁有動力機械、工程機械、機床、汽車、拖拉機、造船、電子、儀表、手表等30多個行業部門,能生產高級、精密、大型的多種產品,其中機床、柴油機、紡織機械等幾十種產品出口國外。14.6千瓦以上拖拉機產量占全國第5位,汽車產量在全國也居重要地位。

  ②化學工業。具有一定基礎,以天津堿廠、天津化工廠、大沽化工廠為代表的化工企業是中國海洋化學工業的搖籃。現為全市主導工業之一,重點發展瞭海洋化工和石油化工,產品包括多種無機鹽、化學試劑、橡膠、染料、塗料、農藥、醫藥等。純堿產量占全國1/4,僅次於遼寧,居第2位;燒堿和化學農藥產量也居全國第2位。

  ③冶金工業。現已具備煉鋼、軋鋼、金屬制品、耐火材料、有色金屬等多類型及相互協作的工業部門。可生產耐熱鋼、不銹鋼等多種優質合金鋼和多種型號無縫鋼管、薄板、帶材、銅合金毛細管、針佈鋼絲、預應力鋼絲等多種金屬制品材料。其中特種異型彈簧鋼絲、預應力刻痕鋼絲、各種有色和黑色合金特細鋼絲及航空鋼絲繩、鍍鋅鋼絲繩等產品,都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④紡織工業。全市大工業部門。原有基礎較好,1989年產值達53.84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8.5%。

  ⑤輕工業。有食品、造紙、制革和日用機械等部門,以農副產品為主要原料的輕工業比重已大為下降。多種輕工業產品供應全國和出口。自行車產量占全國1/6以上,僅次於上海,居第2位;手表產量居全國第4位。

  ⑥手工業。歷史悠久,生產的120道地毯已成為國際名牌產品。其他如雕塑、編織、年畫、紙鳶等手工藝品亦著名。

天津市主要工礦業和農業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天津市逐步調整工業佈局,建置新的工業城鎮,其現狀如下:

  ①中心市區。包括舊市區、新市區和近郊工業區。舊市區是天津工業的基礎,在全市工業中占重要地位。但污染擾民,生產擁擠,發展受限制。新市區是在舊市區周圍規劃建設的地區,面積100平方公裡,有10個工業區、5個工業地段及一些分散建設的工廠。新市區的工業是天津工業的骨幹。

  ②近郊工業城鎮。1958年後,在近郊開辟瞭楊柳青、軍糧城、咸水沽、大南河等工業城鎮。對疏散市區工業,發展生產起瞭一定作用。

  ③濱海地區。包括塘沽、漢沽、大港3區。資源豐富,有鹽、石油、天然氣。對外交通方便,腹地廣闊,又有一定的工業基礎,是今後發展的重點。

  ④遠郊地區。遠郊5縣多為鄉鎮地方工業。

  交通運輸 天津市陸路、水路交通四通八達,是華北地區物資集散地。

  ①20世紀50年代,海河航運所負擔的年貨運量達360萬噸,客運量為56萬人。3000噸輪船可往來於天津—塘沽。1958年海河建閘後,由於上遊徑流減少,閘上河道淤積,影響瞭內河航運。北部的薊運河,一般水流平穩,易行船,其中江窪口至北塘一段120公裡,航行便利,可通輪船。薊運河主要負擔沿途出產的皮毛、土產、糧食和食鹽的運輸,年運量10萬噸。

  ②位於海河河口、渤海灣西岸的天津新港是中國五大港口之一,腹地深及華北、西北。已建成萬噸級碼頭18處,包括裝油、雜貨、鋼鐵及集裝箱泊位等專業化碼頭泊位。1990年港口吞吐量2063萬噸,居全國第6位。天津港四港池集裝箱碼頭是華北最大的集裝箱碼頭。

  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天津分公司成立以來,除經營沿海運輸外,還擁有油輪、散裝船及雜貨船95艘。從以歐洲、日本航線為主擴大到東非、紅海、西非、波斯灣、孟加拉灣、東南亞、美洲、澳大利亞等航線的400多個港口。

  ③鐵路樞紐以京沈鐵路為聯系東北和關內的交通幹線,貨運以煤和石油運量較大。此外,東北的鋼鐵、機械設備、木材、糧食等經該線南下,而金屬礦、機械和輕工產品則由該線北運出關。京滬鐵路由天津南下聯系南京、上海等重要經濟中心,擔負著南運煤炭、木材、鋼鐵、棉花、油料,北運糧食、機械及各種輕工業品等物資交流任務。

天津市區

  ④市內公路有4000多公裡,為適應經濟發展之需,已建成京—津—塘高速公路。

  貿易 天津是華北經濟區的貿易中心,並與東北、西北地區有聯系,多種商品暢銷“三北”地區。和平路、濱江道、勸業場一帶是市區最大的商業中心。對外貿易方面也有較大發展,已同156個國傢和地區建立瞭貿易往來。出口商品近1900種,出口商品結構也發生瞭變化。20世紀50年代初期,農副土特產占出口總額90%以上,80年代末工業產品出口比重已占出口總額的3/4以上。

  文教科技 市內有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28所高等院校及9所大學分校,共設置180多個專業。高校圖書館藏書600餘萬冊。全市有科研機構198個。還有現代化大型圖書館和總高逾400米的天津電視塔。

  農業及其佈局 市境農業生產過去受自然條件制約,在水源充沛、土壤肥沃的南、北運河及海河沿岸,農業生產較為穩定。其他地區土質差,常遭旱、澇、蟲、堿災害,耕作粗放。農業生產結構單一,以耕作為主,林、牧、副、漁所占比重都很低。20世紀60年代以來,從根治海河入手,興建瞭較為完善的抗旱排澇系統,有效灌溉面積達80%以上。改土治堿,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田。全市農業、農副加工等已基本實現機械化。1990年農業總產值54.86億元。

  農業生產以糧食作物為主,糧田占總耕地面積78.1%,小麥、玉米、稻谷為天津三大作物。“小站稻”是中國優良水稻品種。80年代以來,牧業、副業、漁業生產發展較快,其產值在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為合理利用資源,農業佈局正發生顯著變化:①北部薊縣山地丘陵和山前洪積沖積平原區,種植糧、果林,並大力發展畜牧業,積極開展多種經營。②中部偏北沖積平原區,包括寶坻、武清、寧河、北郊一部分,以種植小麥、玉米等旱糧作物為主,是重要糧食產地。此外還大力發展棉花、油料等經濟作物並加強植樹造林。③市區近郊和鄰縣,處於沖積、海積平原區,為供應城市蔬菜等副食品基地,在有條件的地方發展水稻和副業生產。④西南靜海一帶鹽堿窪地,以糧油為重點、林、牧、副、漁全面發展。⑤東側濱海平原,澇堿嚴重,窪地眾多,以水稻為主,實行稻麥兼作,並發展漁葦等水產副業。⑥海岸灘塗宜辟為養殖水產基地。

  城市地域結構 天津作為城市已有500多年歷史,但至1949年,建成區面積隻有61平方公裡。城市建設雜亂無章,殘缺不全。1950年以後,對城市進行大規模改造和建設,城市地域結構發生瞭顯著變化,建成區面積已達222平方公裡,比1949年擴大2.6倍。城市面貌發生新的變化。

  ①新開辟瞭10個工業區、4個近郊工業城鎮及倉庫區;新建瞭大港石油工業基地,擴大瞭塘沽、漢沽的工業規模。先後將100個有嚴重污染的工廠遷出市中心區。有郊地改變瞭舊天津人口、工業過分集中市區、佈局混亂的局面。建成瞭石油化纖廠、大港電廠、顯像管廠等大、中型現代化工廠14個。大港石油基地逐步形成瞭綜合工業基地。近年來引灤工程引水入津(見引灤入津工程),解決瞭天津市工業及民用水問題。

  ②大面積建築居民區,20世紀50年代以來,共建成住宅面積2500萬平方米,同時改造瞭部分舊市區、興建瞭一批文教、衛生科研設施及商業等公共建築。市政、公用設施的建設有大發展。農村建房普遍,越來越多地利用自來水、沼氣和太陽能,村容面貌改觀。

  ③第三產業相當活躍,發展瞭多層次商業服務網點。天津勸業場、百貨大樓、中原公司、天津商場、國際商場等大型商場成為天津商業的主體。同時,在各個區均建立瞭百貨商場、綜合商場和商業網點。

  ④城市環境面貌改觀。天津市老城道路狹窄,人口稠密,建築陳舊,加上地震的嚴重破壞,造成城市環境臟亂。經近幾年有計劃、有步驟的整治:在19.8公裡的海河沿岸興建瞭風景優美的帶狀公園,疏浚、改造瞭污染環境、影響市容的衛津河、廢墻子河、新建和改造修整瞭以3環14射(內、中、外3條環線和14條與環線交匯的放射線)為骨幹的近100條道路,修建瞭一批綠化小區和庭院式綠地。1989年在外環公路外側建成一條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環城綠化帶。綠化帶周長73公裡,寬0.5公裡,占地面積達3000餘公頃。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原塘沽鹽場三分場地區。東起海防路,西至京山鐵路,南到計劃中的高速公路,北靠北塘鎮,面積33平方公裡。第1期工程開發京山鐵路以東,高速公路規劃線以北,約3平方公裡的地段,建設綜合性工業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制定瞭高起步、現代化的方案。結合天津港和塘沽區的建設,通盤考慮,合理佈局,起步區設置6功能區:靠近鐵路一側將作為臨時料場和建築構件加工區,西南角是機械工業區,西北角是精細化工工業區,東南角是電子工業區,東北角是服裝、食品工業區,在電子、食品兩工業區之間是科研區。開發區道路設計寬闊,溝通新港和京津之間主幹線寬60米;溝通塘沽和北塘之間主幹線寬50米。按現代化要求,每一功能區均設置生活服務中心,服務半徑不超過500米。服務中心將開設快餐工廠、托幼機構、商業零售網點、醫療衛生單位和集中型大倉庫。開發區還設有污水處理廠,經二級處理後,經明渠、管網,然後入海。明渠兩岸栽花植樹,成為開發區的一景。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將對全市經濟發展起著促進作用。

天津蝶式立交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