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水系和錢塘江水系的分水嶺,中國古老山地之一,著名避暑和遊覽勝地。位於浙、皖毗鄰地區。呈西南—東北走向,南北大致以杭徽公路和西苕溪為界。長200公裡,寬約60公裡,屬江南古陸的東南緣。山地呈中心—深谷景觀,海拔1500米以上山峰有10餘座,最高峰清涼峰1787米。巖性以花崗巖、流紋巖為主。山地兩側多低山丘陵寬谷景觀。天目山古名浮玉。《元和郡縣誌》記載:天目山“有兩峰,峰頂各一池,左右相稱,名曰天目”。是中國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保存較好地區。天然植被垂直分佈佈明顯:海拔1100米以下為常綠闊葉林,1100~1400米為落葉、常綠闊葉和針葉混交林;1400米以上為稀疏灌木。西天目山南坡於1956年劃為全國自然保護區,1986年成為國傢級自然保護區。樹種繁多,其中喬木800多種。林木以古老、高大、稀有而聞名中國。有樹齡1500年以上、五代同堂的公孫樹──銀杏;有清代即已發現而稱為大樹王的柳樹,胸徑2.33米,材積42.98立方米;有樹高達54米、胸徑1米多的金錢松。中國特有的野生銀杏樹最早發現於此。此外,有黃杉、天目梭、天目樸、浙西鐵木等41種稀有名貴樹種。動物區系復雜,僅鳥類即達148種,蛇類有37種。其中紅嘴相思鳥最著名。山區盛產茶葉、筍幹、山核桃、藥材、竹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