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開國功臣、著名將領。字鼎臣。濠州(今安徽鳳陽)人。幼孤,習騎射,頗饒智略。元至正間投身郭子興軍中,升千戶。後委身事朱元璋,從之渡江,下採石(今安徽當塗西北)、太平(今安徽當塗),取溧水、句容(今均屬江蘇)。又以取鎮江功升統兵元帥。其後,下金壇、常州、無錫、平江(今江蘇蘇州),以功晉升禦史大夫兼太子諭德。尋拜征南將軍,討方國珍。國珍降,浙東悉定,接著進軍閩中,拔延平,執陳友定。朱元璋稱帝後,又取懷慶(今河南沁陽)、澤(今山西晉城)、潞(今山西長治)諸地,拔拔河中(在今山西永濟縣西蒲山鎮),平關隴,定寧夏(今寧夏銀川),以及徇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皆以功居諸將先,晉封為中山侯。洪武四年(1371)拜征西將軍,入重慶,平明玉珍。次年從徐達北伐,其後屢戰獲勝,進兵延安,迫使伯顏帖機乞降。十一年晉封為信國公。他雖功高而益恭畏,十八年急流勇退,即請乞骸骨還鄉裡,深合明太祖朱元璋意,為賜第鳳陽。既而倭寇上海,帝令巡視山東濱海,度浙東西地,建衛所城池五十九,選浙東民五萬八千餘人戌守。次年,閩中並海城工竣,乃還報命,請還居新第,賜賚極厚,許每年一朝京師。二十三年以疾失音。二十八年八月卒。追封東甌王,謚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