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延闓

  民國時期湖南都督、國民政府高級官員。字組安,號無畏。湖南茶陵人。生於1880年1月25日(清光緒五年十二月十四)。清總督譚鐘麟之子。1892年入府學,1902年中舉人,1904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1909年任湖南省諮議議局議長,成為湖南立憲派的首領。1911年武昌起義後,任湖南軍政府參議院議長、民政部長。10月底立憲派殺害正副都督焦達峰、陳作新後,被咨議局推舉為湖南都督。1912年加入國民黨,任湖南支部長。二次革命時他表面宣告湖南獨立,暗中仍阻撓反袁,但不久被袁世凱解職。在護國戰爭中,為排斥外省軍閥控制湖南,他提出瞭“湘事還之湘人”口號。1916年任湖南督軍兼省長,次年離職。1918年7月在桂系軍閥支持下,再任湖南督軍、省長、湘軍總司令。1920年11月被趙恒惕驅逐而赴上海。

  1922年,他重新加入國民黨,次年2月隨孫中山到廣州,先後任大元帥府大本營內政部長等職。7月被任命為湖南省長兼湘軍總司令。他逐漸聚集瞭湘軍一萬多人,積極參與討伐陳炯明等叛軍。對穩定廣州局勢起瞭作用。此後,他的政治地位日漸提高,連任國民黨第一、二屆中央執行委員。1925年7月任廣州國民政府委員,所部湘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兼任軍長。1926年4月任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主席。1927年3月在武漢任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國民政府常務委員等職。

  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蔣介石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寧漢分裂,譚延闓代理武漢國民政府主席,暗中派人與蔣介石聯絡。7月15日後,國民黨寧、漢、滬三派在上海成立特別委員會,由他擔任會議主席,決定聯合反共,逼蔣下臺。1928年1月蔣介石再上臺,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等職,掌握實權。譚延闓表示擁蔣,一度擔任國民政府主席,後改任行政院長。在新軍閥的混戰中,他支持蔣介石,保住瞭自己的地位。1930年9月22日,病死於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