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四大部書之一;百科全書性質的類書。翰林學士李昉奉詔主纂,扈蒙、王克貞、宋白等十三人參預修撰。全書一千卷,分五十五部,五千三百六十三類,總字數四百七十八萬四千,引用古今圖書及各種體裁文章共兩千五百七十九種。《太平禦覽》與同時編纂的史學類書《冊府元龜》,文學類書《文苑英華》和小說類書《太平廣記》合稱為“宋四大書”。

  該書的編纂,始於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三月,完成於八年十月。初名《太平總類》,宋太宗趙炅詔改今名。纂纂輯時,充分運用瞭皇傢的藏書,並多用前代類書為藍本,修訂增刪而成。所以《太宗實錄》說它是以前代《修文殿禦覽》、《藝文類聚》、《文思博要》及諸書編纂而成。《太平禦覽》所引用的各種書籍,未必都是宋初尚存、館閣所儲的。但《修文殿禦覽》、《文思博要》已失傳,《藝文類聚》隻有百卷,《太平禦覽》就成為現存當時最大的類書。該書卷首載有《太平禦覽經史圖書綱目》,詳記引用諸書名稱,共列一千六百八十九種,其實尚未包括所引古詩、古賦、銘、箴等在內。此《綱目》是成書以後好事者所作,已載於南宋刻本。該書纂集宏富,所引用五代以前的文獻、古籍,十之八九今已失傳。後來從事學術研究的人,看不到原書,還可以從這部書裡尋找斷篇殘簡。由於《禦覽》所據為宋代以前古本,故對現存先秦、漢、唐經史典籍,多能刊正其脫漏錯訛。作為循部依類檢索古代資料的寶庫,該書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在編纂方面,該書體例時有失當,類目亦有重復,引用書名往往錯亂,是其不足之處。

《太平禦覽》書影

  該書上海涵芬樓本,為今存最佳版本。1960年,中華書局又用該本重印,為今通行本。

  

參考書目

 聶崇岐:《重印太平禦覽前言》,《太平禦覽》,中華書局,北京,1960。

 胡道靜:《中國古代的類書》,中華書局,北京,1981。

 郭伯恭:《宋四大書考》,上海商務印書館,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