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女紡織技術傢。宋末元初松江烏泥涇(今上海華涇)人。據傳說,道婆幼為童養媳,因不堪傢庭虐待,流落崖州(今廣東海南島崖縣崖城鎮)三十多年。海南島黎族植棉較早,棉紡技術很高,南宋時已能製造捍(去籽)、紡、織等工具,所產黎幕、黎單、縵佈等久負盛名。元貞間(1295~1296),道婆自崖州返回傢鄉。時烏泥涇已種植木棉,但紡織技術十分落後,如去籽用手剖剝,彈花用線弦竹弧,工效極低。道婆盡力傳佈海南黎族紡織技術,製造捍、彈、紡、織全套工具,傳授錯紗、配色、綜線、挈花花等法,所織被、褥、帶、帨(手巾),上有折枝、團鳳、棋局、字樣,色彩鮮艷,如同繪寫。當地人民競相學習,道婆孜孜不倦加以指導,從事織佈的不下千餘傢,“烏泥涇被”名聞天下,人民生活逐漸改善。松江地區紡織業迅速發展,其技術在江南其他地區以至全國逐步推廣。道婆所改進和制造的紡織工具,從稍晚的王禎《農書》中可知其輪廓。黃道婆對中國古代紡織業的發展作出瞭重大貢獻。約卒於13世紀末、14世紀初。當地人民感其恩德,共同安葬瞭這位孤獨的老人,並為立祠,歲時祭奠。

  

參考書目

 張傢駒:《黃道婆和上海紡織業》,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