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省首府,全國最大城市和經濟、文化中心。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中部,底格裏斯河流過市區,距幼發拉底河僅30多公裡。人口450萬(1980),約占伊拉克人口的1/3。氣候高溫乾燥,年平均氣溫22.7℃,夏季(7月)34.3℃;年降水量150 毫米,集中於冬季。西元762年,阿拔斯王朝的第二代哈裏發曼蘇爾定為阿拉伯帝國的都城,成為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經濟、宗教中心,也是當時國際貿易中心。10世紀後由於政治變動與戰爭而衰退。1921年成為伊拉克王國國首都後復興。有煉油、鋼鐵、水泥、紡織、皮革、卷煙、食品等工業,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有汽輪通波斯灣;鐵路北通摩蘇爾和基爾庫克等地,南抵巴士拉港;公路與全國主要城市相連,是全國最大的交通樞紐,並為重要的國際航空站。郊區及其附近農業發達,是平原中部農畜產品集散中心。市區跨底格裡斯河兩岸,主要部分在河東,古城在河西岸。兩岸有數座大橋相連。市內和郊區多名勝古跡,約有100所帶有金色塔尖和藍色圓頂的清真寺。坐落在市區北部底格裡斯河東岸的瑪爾維耶清真寺,呈螺旋形,是古代建築藝術的結晶。市區以南約90公裡處的巴比倫遺址,是古代巴比倫帝國的都市,王宮中的“空中花園”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巴格達街頭多雕像,在底格裡斯河東岸有以《天方夜譚》中的故事為題材的“山魯亞爾和山魯佐德”的塑像;在薩阿敦大街的街心花園有根據故事《阿裡巴巴和四十大盜》而建的雕像。市內還有古老的巴格達大學。多現代化建築。(見彩圖)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市中心一瞥

巴比倫古跡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