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路汽車運輸在整個交通運輸中佔有特殊地位。在中國東部鐵路和水運都較發達的地區,公路起著輔助運輸作用,承擔短途運輸;在西南和西北地方則擔負著幹線運輸的任務。1949年以前的近半個世紀,全國隻修成13萬公裡公路,其中勉強能通車的僅7.5萬公裡。經40多年建設,至1991年中國大陸公路通車裡程達104萬公裡,公路汽車運輸所完成的貨物周轉量達3441億噸公裡,旅客周轉量為2600億人公裡。全國除西藏墨脫縣外,基本實現瞭縣縣通公路,有95%的鄉和75%的村都通瞭瞭汽車,初步形成瞭以北京為中心,溝通各省省會,連接樞紐站、港口和工礦區、農林牧生產基地的公路網。但公路網的分佈,具有明顯的地區差異性。

中國公路和內河航運

  ① 華北地區。平均每100平方公裡土地有公路21.5公裡。公路分佈以北京、天津、張傢口為中心,交織成網。公路運輸除在鐵路稀少的山區及內蒙古草原地區承擔幹線運輸外,主要發揮溝通城鄉之間的聯系,起著為鐵路、海港集散貨物的短途運輸作用。

  ② 東北地區。平均每100平方公裡土地有公路12.3公裡。以遼寧密度最高,為吉林、黑龍江兩省的2倍以上。公路運輸在這一地區大部分以承擔各市、縣境內短途運輸為主。公路網分佈以沈陽、四平、長春、哈爾濱等鐵路樞紐為中心,沿鐵路向兩側伸展,相互交叉成網。

  ③ 華東地區。平均每100平方公裡土地有21.7公裡公路,公路質量較好。區內公路汽車運輸一般僅起著水運、鐵路的營養線、輔助線作用。但在魯中、魯南、皖南、閩西和贛南等丘陵山區以及蘇北缺少鐵路和水運薄弱地區,常成為當地主要運輸方式。公路中心有濟南、徐州、合肥、南京、上海、杭州、南昌和福州等。

  ④ 中南地區。為中國公路最發達地區。平均每100平方公裡土地有23公裡。公路運輸主要作為鐵路和內河航運幹線的營養線,擔負溝通城鄉的短途運輸任務,為鐵路、水運集散物資。許昌—南陽、南陽—光化、商丘—菏澤、武漢—孟傢樓、巴東—石門坎、長沙—重慶、衡陽—貴陽等線為豫、鄂、湘三省主要公路幹線;兩廣及海南主要公路線則有廣州—汕頭、廣州—湛江、汕頭—漳州、海口—榆林等線。鄭州、武漢、長沙、南寧、廣州是全區公路中心。

  ⑤ 西南地區。公路運輸是區內長途貨物和經濟聯系的主要運輸方式。這一地區公路通車裡程約占全國1/5,公路線網密度低於華東、東北和華北3區,每100平方公裡僅7.6公裡。公路分佈以重慶、貴陽、昆明、雅安、成都、拉薩為中心,以成渝、川黔、滇黔、川滇、川藏公路為骨幹,並聯結黔桂、川湘、滇緬、青藏等重要幹線,基本成網。

  ⑥ 西北地區。公路運輸是這一地區進行區內外聯系的主要運輸方式。目前平均每100平方公裡僅0.035公裡,區內公路分佈較均衡,以西安、延安、漢中為中心組成陜西省公路網;以蘭州、銀川、西寧為中心組成隴西公路網;以烏魯木齊、烏蘇、伊寧為中心形成北疆公路網;以庫爾勒、阿克蘇、喀什為中心形成南疆公路網。現已建成通車的獨山子一庫車公路貫穿天山山脈,可使北疆獨山子到南疆庫車之間汽車運輸路程縮短1000多公裡,把南、北疆公路網連成一片。在青海則以格爾木為中心形成柴達木公路網。上述地方性公路網由川陜、甘川、蘭新、西蘭、青藏、新藏等公路幹線組成西北全區公路網。

新藏公路